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读书

笔记



白茶是福建的一种特种外销茶类。

白茶中以“银针”最为名贵

除饮用外尚可作药用,性清凉,能退热、降火,可治麻疹,华侨多珍视之。

白茶主销香港(约占80%~90%)

 

白茶的分类:


采自大白茶茶树---称大白,

采自水仙茶树---称水仙白,

采自菜茶茶树---称小白。

在大白茶茶树只采一芽---其制成品称银针(亦称白毫银针)。

在大白茶或水仙茶树采一芽二、三叶---其制成品称白牡丹。

小白的制成品----称贡眉、寿眉。

 

白茶的历史:

 

约始自100多年前,首先由福鼎县创制的。

当时的银针是采自菜茶茶树

1857年---发现福鼎大白茶

1885年---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大白),采自菜茶者(称土针或小白)。

1880年---发现政和大白茶

1889年---开始制政和银针

1922年---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创制于水吉(漳墩)

近几十年---制造水吉水仙白


白茶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

以后传到水吉,

再传到政和。

以制茶种类说,

先有银针,

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

先有小白,后有大白,

再有水仙白。


茶树品种:

福鼎大白茶:

原产于福鼎县太姥山,采制银针以芽洁白肥壮、茸毛多最为特色

政和大白茶:

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高仓头山,开花不结果,以无性繁殖为主。由于其含茶素、单宁成份高,制白茶以芽肥壮、味鲜、香清、汤厚最为特色。据福州商品检验局分析:政和大白茶水浸出物高达42.18%

水仙:

原产于建阳县水吉大湖岩叉山,极耐寒,产量高,高香品种,鲜叶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9.23%

菜茶:

长期用种子繁殖与自然变异的结果,抗逆性强,叶色浓绿、叶脉细略显,锯齿深而密,叶质厚而脆。

 

白茶的采制:

白茶是不经杀青、揉捻的片状叶茶或纯由茶芽制成的

春茶为最佳,叶质柔软,芽心肥壮,茸毛洁白,茶身沉重,汤水浓厚、爽口。


采摘银针要选择晴天,尤以北风天最佳,以太阳大、气温高、湿度低,茶青容易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


白牡丹  

主要原料为大白茶,取其芽肥、味浓,拼配一部分(最好能拼和25%)水仙白,取其芽壮、香高(惟叶张稍带黄红)。通常采一芽二、三叶,以绿叶夹以银白毫心如花朵,故称“白牡丹”


初制:

白茶列为微发酵茶类。萎凋时由于鲜叶中水分的蒸发,鞣质起了变化,细胞生活力逐渐下降,氧化酶逐渐活跃,叶内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推动平衡,在强烈的呼吸作用下鲜叶是开始进入了发酵。


由于单宁复合体的氧化,才能改变茶青原来的苦涩味和青草气,使茶叶的色香味都能达到人们理想的要求。


但是白茶的发酵不若红茶,只能轻微的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就得停止,不然就失去了白茶特有的风格。便如说白茶所要求的汤色,从生化方面来解释,可能是茶单宁复合体中儿茶酚氧化后形成的邻位醌是黄色的,如能适时终止其活动则可得到杏黄或橙黄色的茶汤,如不能及时停止其活动,拖长了萎凋时间,就地产生不合白茶要求的红色茶汤


全萎凋的品质最佳,色泽灰绿或翠绿、鲜艳,有色又有泽,毫心洁白,叶张服贴,两边略带董卷形,叶面有明显的波纹,嗅之无青气,而有一种清香气味。

半加温萎凋的,色泽常灰黄,毫毛易脱,如烘焙不慎且会带有烟味。

倘不经自然萎凋即全用加温萎凋的,叶张皱缩,色泽青绿、燥绿,过一两天即变枯黄,色香味不正或带有涩味,品质尤不及半加温萎凋的

 

现状:传承与思考

1、白茶产区的茶园管理粗放,且茶树多种植在陡坡上,水土冲刷很严重,尤其是菜茶多是衰老、矮小(一般只达43×41厘米),以致芽瘦小、对夹叶多,量少、质差。今后只有加强茶园肥培管理,精耕细作,贯彻合理采摘并结合老树台刈更新来改变这一面貌。


2、白茶制造看起来比较简单,只要经过萎凋和干燥的程序。实际上是很复杂、不容易掌握得好。群众反映说:制白茶风险大,春天怕发黑,夏天怕发红,探求在何种温、湿度和风速条件下,掌握多少时间才可达到良好萎凋的目的。


3、从加温萎凋这一方面来研究解决。苏联在红茶萎凋试验的结果证明,加温萎凋并不影响制茶品质。这样既可缩短制茶时间又可解决白茶晾青需要大面积设备的困难。


4、白茶精制,目前尚不能全部用机器筛、拣,怕脱毫、碎叶

图/茶叶点评网

文/整理自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