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草木有本心 ——“担当者”制茶人詹师傅印象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担当者 "关注我们

 


源起



七月初,我作为担当者的新成员,踏上了福清和武夷山之旅,不仅仅感受到担当者理事长左敏先生的担当情怀,还有看不尽的美丽风景,同时与薛蓓、赵小川这样懂茶的朋友为伴,一路的分享,交流和体验,让这一次的担当之旅受益匪浅,美不胜收。

担当者不仅仅是一个以乡村阅读和图书捐赠为主体的公益机构,还是一个有自己公益产品的社会企业。担当者的茶,源自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海拔1200米的挂墩村。这里群山环抱,云蒸霞蔚,是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早在19世纪,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就陈列着许多以挂墩命名的动植物标本。 



虽然以前就经常会接触到茶,身边既有教茶课的老师,也有卖茶叶的朋友,还不乏会品茶的伙伴。但自己种茶制茶的专业制茶人,还是没有机会结识。

因为担当者,我来到桐木关的挂墩村,认识了有十年种茶制茶经验的小詹师傅。终于让我有机会从制茶人的视角认识茶。

和詹师傅相处的那段时间里,不仅感受到他人情的练达,更感受到他内心的明白,感触最深的还是他的“通透”和“自然”。




关于“通透”



说到“通透”,不仅仅是小詹师傅结交广人缘好,也不仅仅是小詹师傅做事干练让人放心。詹师傅的“通透”是一种抓住事物本质的境界。

正如“战争在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一样,万事万物皆有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好比山水画中之“主峰”,书法里所谓的“主笔”。

抓住了最关键的主干,也就抓住了本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之理。

 

詹师傅对于生活与茶的通透就来自于对“茶”的本质的认识上。大多数茶人说“茶”,都说“人在草木间,称为茶”云云,大抵都是“天人合一”的理念,难免有些高深莫测,虚玄飘渺,甚至会涉及很多茶本身无关的道理和体验,可最后感觉还是让人迷迷糊糊似懂非懂。

詹师傅说茶,却不作“茶”字来解,说“荼”,“茶(荼)乃草之余。”是说茶即便包含有万千内涵,本质还是草木植物的一种。

的确如此:说得再复杂,做得再漂亮,拿一块石头,永远也不可能泡出茶味。因为本质是不同的啊。这样的解释,简单明了,人人都听得懂。可谓通透。

 

说詹师傅通透,还有一则小事。

那些天,天天喝茶,在山上和詹师傅喝,下山了去茶庄喝。有天晚上在茶庄喝茶。美女茶艺师一边泡茶一边讲茶,衣着古雅,动作优美,讲解清晰,一看就知道经过专业培训。待到喝茶喝得多了,她好意的提醒我,晚上喝很多茶,会失眠。

其实常常听到喝茶失眠等类似的话,甚至很多茶书里面也这样说过,但我结合自己身体的经验感觉并不是这样:我这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喝很多的茶,但是晚上都睡得很好。

是茶艺师和茶书说得不对?还是我身体比较异常?带着疑问,我问詹师傅。

 

詹师傅笑着说,喝茶失眠的情况确实有,但是并不绝对。如果喝茶喝得多,身体都喝通透了。晚上反而能睡得香。茶水喝得通透,茶气运行周身,能有按摩身体,舒通经脉的作用。这样茶那一点兴奋作用,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詹师傅还说,很多人泡茶,讲得头头是道,但其实只是背书而已,实际根本不明白。

 

喝茶要通透,做茶也要通透,做人更要通透。这种“通透”才是明白。



关于“自然”



话说詹师傅泡茶聊天,什么都讲,唯独不说自己的茶如何如何。他说,真正的好茶,不是说出来的,是喝出来的。喝得感觉好了,就是好茶;喝得感觉不好,任说上了天,也不是好茶。

真正的好茶,从茶树品种到生态环境再到种植方法乃至制茶工艺保存方式冲泡都有着诸多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那么真正的好茶,它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呢?既说“茶乃草之余。”那么考虑植物生长最重要的因素就能明白:同类茶品之间差别最明显的其实还是产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都是我们熟知的道理。而产地的重要更凸显在地质气候上。桐木关挂墩红茶的声誉是与其丰富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海拔的地理位置;以及冬暖夏凉、水丰土沃的自然环境分不开的。这样的产地自然孕育出色泽乌润,汤色艳红,经久耐泡,滋味醇厚的正山小种红茶。

 

近十年,因为金骏眉的风行。茶圈常有“喝不到金骏眉,就喝银骏眉;喝不到银骏眉,就喝正山小种。”的说法,顺带着让整个红茶市场也变得火热起来。市场极大的增加了对高品质红茶的追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茶山不管之前是做绿茶还是白茶的都开始产红茶,都种产量高的茶树,都用化肥,都狂除杂草、多季采摘。色不浓加色素,味道不够放香精,各种添加剂,各式高科技红茶。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詹师傅的“自然”了。

小詹师傅的“自然”,不仅仅是他对桐木山川风物的了解,也不仅仅是他对茶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的熟悉,小詹师傅自然,真切的生活方式以及待人方式,有一种修行人的“返朴归真”,“朴实自在”之感。

 

熟悉小詹师傅的人就会知道,他种茶是个“特别懒”的人。这么些年红茶市场一直在扩大,自己家茶园的产量却一直没怎么增长。茶树都是传统茶树,化肥也不屑用,杂草懒得除,只不过一年除一次,茶一年也只采摘一季。各种添加剂都不会用。

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就是个种茶的茶农。不是科学家。我只会种茶制茶,不会‘作’茶。”

“制”是“规则和标准”,“作”是作什么呢?

 

很多茶友对詹师傅的茶和人评价都非常不错。或许是因为喜欢喝茶的人崇尚健康和自然。甚至是对詹师傅“大巧若拙,无为而治”制茶理念的推崇。

“治大国若烹小鲜”,想起伊尹“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辅佐汤王治理天下,换做是茶,也应是一样的道理。我戏言,此茶可谓“无为茶”。这是那种“坐朝问道,垂拱平章”式的无为。顺应自然,自然无为。  





一切,从心出发



虽然这些年来,詹师傅的茶产量并不高,但他的茶从口感到内蕴确实年年都在进步,好像他自己的精进一样。这些,想必与他的“通透”和“自然”分不开的。

茶,也许不一定要和人有什么关系,如果要有,有的也只是心。

 

我问詹师傅做茶这么多年最想说的是心里话是什么。

他说,他做茶不求大富大贵,日进斗金;也不求开山立派,声名远扬。只想简单做好手上的茶,让喝的人健康,自然,高兴就好。

 

詹师傅为我泡着茶,我拿起茶杯,闻着茶香,一饮而尽。

醇厚芬芳的茶汤在肺腑间温煦散开,那一刻,仿佛兰花盛开。张九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意境绽放在眼前。

此时此刻,“通透”和“自然”,“茶”与“人”都融合在了一起。




湖北担当者助学服务中心

担当者助学在全国贫困山村以及城镇打工子弟学校开展“班班有个图书角”、“班班有个绿化角”、“人人参与清扫道”等三位一体的项目,让孩子们从小“读好书,做好人”,养成爱阅读,爱劳动,爱清洁的好习惯,知行合一,从小就做担当者,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责任,有担当!”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