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茶界为什么热衷盘珠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佛珠跟徒有关,是他们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是一种必备信物。但追溯源流,佛珠并非所创用,它的使用与古印度人的审美和装饰有关。、伊斯兰教也有使用念珠的习惯。


中国人知道佛珠,是文化交流的结果,有人认为,与东晋时翻译的佛经有莫大关系。到了唐代,佛珠在各阶层流行开来,《续高僧传》有云: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


《续高僧传·道济传》记载了当时使用佛珠的情况


即便你不看书,也会在时下流行的古装戏里看到过清代朝臣佩戴的朝珠,清代的朝珠可不是随意乱戴的,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侍卫、、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它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之一,平民百姓在任何时候都不许佩挂。我们当代人盘珠子、带珠子的过程中想必也会掺杂着这种优越心理,特别是当你拥有一串独特的珠子的时候(材质的独特或来源的独特),它就是你身份的象征。


现如今,不知从何时起,佛珠也在茶界流行开来,这里面固然有职业和信仰的交织,也有其他主导因素,比如出于经济的考量。


有朋友就说过,喝茶时,闲暇时,盘盘珠子,包浆好看些,待出售时,能卖个好价钱。主导价格的,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材质。佛珠用料有很多,或矿物,或植物,最初佛典中记载的用料,不过十多种,而今佛珠品类之繁杂,真伪同体,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明人线描佛像图


从佛家的角度来说,任何材质的佛珠都能完成它的本初功用,真假反而是其次的。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真真假假,反而更容易形成另一个转化空间。茶的兼容性太强,它几乎可以在任何文化中寻找到缝隙,并进行有效链接,更何况禅茶一味早摆下那儿,可以形成强大的背书。每一个真诚的生命都有它的皈依,这不在讨论之列;生意人也有自己的诚信,照例是冷暖自知;《旧唐书》亦云李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佛珠数不同,所指不同:108颗,108种烦恼;1080颗,1080种烦恼。


一个资深养珠专业户告诉我 ,现在珠子做旧的手段是千奇百怪。许多人盘珠子,就是为了消遣,为了闲,但也有一部分人不这样认为。有人在重视过程,有人在乎结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点开某宝看一看,里面出售各种迅速包浆器材。


总结下来,茶界为何喜爱盘珠子,以下几点原因是不可忽略的:


第一,标榜身份(炫富)


当手机普及以后,手表用来“看时间”的价值几乎被完全瓦解了,只是老派的你出于习惯,还是戴在手腕上,仿佛不带点什么,身子就失去了平衡。走到柜台前,习惯性地抬起左手指点江山,服务员一见金表,知道是壕来了,自然分外热情。于是你满意地看看手上带着的千达翡丽,不紧不慢地吐出那句“对不起,会议要开始了。”




手表失去了看时间的价值后,一个同样可以炫富以及标榜身份的东西占据了手腕——佛珠。当苹果公司刚刚推出apple watch的时候,就有高手点明,这玩意儿在中国的推广将会面对佛珠的顽强抵抗。终于,apple watch败下阵来,输得毫无头绪。而有心人发现apple watch应用中,有一款类似“i佛珠”的应用颇受欢迎。


现在,当年带着百达翡丽的人手腕上换成了一串直径3厘米的南红珠子,走入茶店一入座,卖茶小妹就知道是贵客来了,赶紧上老班章。




要是带木头珠子,就考眼力了,也不知是陈香还是水冬瓜,小妹只好也拿出个不知深浅的茶,且试试水。


也有些奇人戴个作假的菩提子,酥油炸出的包浆看起来非常漂亮,懂行的小妹一眼看出奥妙,于是拿出宝贝,“这款五十年代大红印要不要看看,只要十二万。”


要是戴个橄榄核儿雕刻的,就一定是文玩家了,他八成比你还懂茶,要喝什么轻车熟路,最好让座请他自己上台。


说到文玩,第二个作用就出来了。


拿着文玩,可以好好聊聊包浆,包浆是时间给予的美,这就和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道理一样,一个好的物质结构基础,就能够生出美丽的衍生结晶,也就是所谓“包浆”,一个茶有好的物质基础,也能够存出甘滑醇厚的老茶。




盘着珠子,就把茶的理论讲透了。表面上是聊文玩,实际上是在卖茶呀!


从炫富到文玩,其实珠子就完成了使命的过渡。早期珠子是用来作为货币的,在货币功能消去后,就只剩下了玩儿的功能,纯粹的玩儿,就玩儿出了精神性,就到了哲学,道的层面。既然是到了那么高的层面,我们就不用要求每个接触的人都充分的了解,只要愿意接触,都可以带一串玩玩。


珠子的门槛嘛,不高。




只要有一个向着文化,向着精神,向着信仰的心,就可以加入这个盘珠子的团体,这就到了盘珠子的第三个作用,安全感。


盘着珠子,人就显得就不那么平白无奇了,显得也和别人有了共同语言,大家都是有追求的人。


而且,如果选用特殊材质的珠子,也能给你极大的安全感,参照下图:



当一个人带着个运动手环出现在茶桌上,一旁抄写《心经》的小妹默默念了一句,一看就不是修行的人。(往期阅读茶界为什么热衷抄心经?)


文|茶业复兴编辑部

图|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