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这帮曾经是洗脚上田的茶农,却成为搅得茶界“天翻地复”的赫赫铁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他们洗脚上田,来到全国各大城市;他们吃苦耐劳,曾在城市的夹缝中求生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曾睡仓库、吃剩饭,他们曾被人看低、被威胁……然而最终,他们打开了一个茶类的销售“神话”——在那些年,有喝茶人的地方,就有安溪人与铁观音。



他们,被称为“安溪十万铁军”。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如今茶叶市场各放异彩的年代,单一茶类占据巅峰的盛况或已不复。然而我们依然能在各地看到这群铁军的风采。


他们有的回到故乡安溪颐养天年;有的在当年出去卖茶的城市定居,继续卖着铁观音;有的换了行业,再也没有回来……



然而他们的故事,始终让人想要去了解,当年创造这一切的安溪人,究竟是有着怎么样的一种精神力。由于种种原因,今天,或许没有人能全面去呈现安溪十万大军曾经的盛况,但是我们能通过几位典型人物,来摸索这支铁军曾经走过的轨迹,以及现在与未来的去向!


他们是“十万铁军”最真实的写照

今年春茶时节,在探寻铁观音发源地西坪的路上,我们遇到了67岁的王清通。此时,他独自守在铁观音王说发源地,为往来茶人提供歇息与茶水。



这是一位典型的安溪茶人——干练、健谈,为人热情。交谈之中,我们了解到他曾是第一批走进广州芳村的铁观音安溪茶商之一,也曾是广州安溪经济促进会负责人。而他当年卖茶的经历,就是“安溪十万铁军”最典型与真实的写照之一。


或许是王老先生由于多年的外地经商经历,跟王老先生的交流顺畅而思路清晰。侃侃而谈之下,当年那批“铁军”的茶叶生涯也徐徐展现开来……



“洗脚上田”,一句随口的玩笑话,他从拖拉机手成了茶商

王清通从小在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西坪镇长大。到了80年代初,改开的春风也吹进了这个安溪偏僻的茶乡小镇。各类小厂拔地而起,各类建设如火如荼;最开始,王老先生并没有从事茶行当,而是看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机会,家里给筹钱买了一台拖拉机,专门跑车给人拉货。


王清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拖拉机除了运货之外,如果邻居亲戚有个什么事要出个门,都来找他帮忙拖带;一旦车停下来吃饭,就立刻被小孩子包围,很多的小孩子喜欢在车上爬上爬下玩;那时候,有辆拖拉机是很骄傲的一件事情,比现在家里有小汽车稀缺多了。


转机在1986年。一次,一个朋友无意间跟他说了一句话:你脑子这么灵活,怎么不考虑去做生意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80年代流行做生意的闽南一带,做生意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家庭境遇的办法。而当时的安溪,最有名也几乎仅有的,便是铁观音。于是,王老先生就转行投入到了茶行业。



王清通回忆当时的安溪茶行业,在当时的安溪,铁观音内销不多,还是以外销为主的时代。1987年,王清通建立起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工厂,靠着给几个大国营企业供货稳稳当当地过了好几年。


经济变局,销路受困,他第一次被逼着离开了福建,初战海南寻找新路

王清通一度认为自己的生意,会依靠着给几个大国营企业供货,可以很安稳地一直过下去。却不料,1990年后的一场经济风暴,把他抛到了天涯海角,走开了另外的一条路。而这条路,也是铁观音正式从福建一隅走向全国的前奏曲!


王老先生清晰地记得,那是1990年开始,当时的国企因为体制等各种原因,开始衰落,王清通的工厂的销路也开始不畅;望着仓库里堆着大量的茶叶,王清通焦躁不安。


怎么办?走出安溪的层峦大山,尝试开辟新的战场!时年40岁的王清通经过反复的纠结思索之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一个人,背着一大麻袋重重的茶叶样品,王清通就像当年走南方的民工一样,就这样来到了海南。



在海南,王清通每天在各个县城、乡镇之间不同地坐车、寻找经销商——或许还不能称之为经销商,王清通把货提前给到他们,在产品全部销完之后,才进行结账。但是在当时,结账也是个难事——经常要不到钱。


王清通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那时候确实是太辛苦了,基本上每天都在不停地坐车,不停地走路,不停地挨家挨户找代销,不停地磨破嘴皮去收款……”


海南的开拓虽然很辛苦,但是王清通通过海南市场的反应,对推广铁观音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而这样的信心,在他的下一站广州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他的铁观音到广州,是从在菜市场做“跑鬼”、被追赶开始的

1992年,王清通来到了当时全中国最热闹繁华也最混乱复杂的蛊惑之城——广州。那时候在广州的安溪茶商还很少,广州的茶叶市场基本都被普洱茶垄断。所以安溪铁观音并没有什么市场。



要教会广州的消费者喝安溪铁观音,没有钱做广告,没有钱做推广,怎么办?王清通,也是当年安溪卖茶人采取了最原始、最通用也是唯一的办法:背着茶具走街串巷,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一个人一个人地给市民免费泡茶,免费送茶,一步一步教会消费者接受铁观音,喜欢铁观音。


为了做这个事情,每天王清通背着齐全的道具——小汽炉,茶具、水,走街串巷,甚至大清早还跑到菜市场,为来来往往的人现场泡茶、现场送茶,还印了大量的宣传单,宣传如何泡铁观音,喝铁观音的知识。



对于王清通这样的商人,当地有个形象的称呼——叫跑鬼。王清通就这样做了几年的跑鬼,除了辛苦之外,还不得不随时跟打游击;被驱赶,被没收茶具,王清通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被泼粪、威胁、追砍,都磨灭不了他们的坚毅,最终在芳村站稳脚跟

随着广州市场的逐步拓展开来,经历了数年流浪汉般的生活,王清通决定在广州稳定下来发展,而稳定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一个根据地!理所当然地,他把目光投向了芳村茶叶市场。



作为华南乃至中国最大最繁荣的茶叶市场,当时的芳村市场如90年代的广州一样鱼龙混杂。对于王清通想入驻芳村卖铁观音的想法,有朋友老乡曾经劝阻过他,那个地方不能去,有很多的古惑仔,人生地不熟的,是可能要被人欺负的。


王清通不信这个邪,“我做我的生意,规规矩矩的,不犯法不违规,你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王清通用六百元钱一个月,租下了广州芳村的一个档口。这也是安溪人在广州芳村的第一个立足点。


没想到的是,在当时的芳村,王清通又经历了重大的考验。


这里部分其他商人并不欢迎他这样的“外来者”,“档口门前经常被泼粪,也有人来故意找茬。他们威胁我‘再不离开就给你教训‘,尽管我很心酸,当时我坚持认为安溪铁观音能立足在这里,我埋头默默地清理污渍、热情耐心地接待每一个进门的人,就这样熬了过来。”王清通回忆起来,当时的安溪人都非常的不容易。


不仅是不良茶商,还有许多当地的混混也会前来“打劫”他这样的“外人”,王清通也回忆自己曾被混混用刀追着跑了几条街……


然而安溪人的精神是坚毅的,在王清通坚持立足下,不久就有众多的安溪茶人相续来到芳村,十家,二十家,一百家,两百家……随着安溪人越来越多,安溪铁观音的生意也开始红火,慢慢地,安溪茶人终于在中国茶叶最重要的这个阵地站住了脚跟。



“目前,还在芳村做茶生意的安溪人应该有几千人”,王清通告诉我们。“安溪人已经成为了芳村市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功成名就,他把生意做到了好几个省,却又回到安溪种茶树

经过十年的努力,王清通不仅在广州站住了脚,甚至又以广州为据点,把茶生意做得更大。


他的五个儿子,都跟着他的脚步走上了茶叶这条路。如今,大儿子跑到了云南,开办了普洱茶厂;二儿子和四儿子到了湖南等地,做茶卖茶,还开了茶馆;而三儿子和五儿子,留在了广州。


如今,王清通家族的茶产业不仅仅局限在了铁观音,甚至涉及到了普洱茶、绿茶、花茶、白茶等等。生意也越做越大。


但是在2002年,王清通却突然把红火的生意交给了几个儿子,只身回到了安溪。“落叶归根,我也该回去为家乡做贡献了”。



回到了安溪,王清通显得更加的忙碌。按他的说法:“只要是家乡的事,都是我的事;只要看到不对的想说的想做的,就尽量去说去做。”他还自掏腰包,为家乡做修路建桥的公益……


王清通说:“人不能忘本,安溪人几百年都是靠铁观音吃饭,近年来富裕起来很多人,也都是靠的安溪铁观音。归根结底,铁观音才是我的根,我希望铁观音发展得好,希望安溪发展得好。这不仅是我的想法,也是当年所有外出靠着铁观音过上好日子的卖茶人的想法!”


另一位“铁军”:感谢那些年承受过了如此大的委屈,让铁观音成就了安溪人

王清通是典型的当年安溪铁观音的“壮年生力军”,而在安溪后面时间的走访中,我们又遇到了一位“小辈”——70年代末出生的王庆章。在1994年离开安溪拓展铁观音市场的时候,他仅仅初中毕业,是当年“铁军”中最年轻的一辈。



在他的讲述中,有着与王清通不同却又相似的经历。他是跟随着父亲一起外出卖茶的,区域为广东潮汕地区。在当年,带着小孩出去卖茶的安溪人很多,而小孩能够独当一面销售的却不多,王庆章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小孩子有时候还是有优势的。”王庆章回忆,“在当地的茶叶收购市场,大叔大伯叫得勤快,还是有很多人会理你。”


但是理你不等于买你的茶,王庆章记得,那时候自己买了一包 “阿诗玛”香烟专为卖茶准备。而这样一包烟在当时可谓是他数天的生活费。“我永远记得,好多次我问‘大叔,收茶叶吗’时,对方看着我手里的烟,很大架子地嗯一声,然后我递上烟后他们就把我赶走的样子。”王庆章顿了顿,“说实话,很心痛也很心酸。”



早上拿出去的茶叶样品,用塑封袋细心地装好一斤,王庆章打整好心情,信心满满地出门。每天回来时这一斤样品都差不多只剩2两,却经常一斤茶也没有卖出去。


“那个时候心里很委屈啊,每天为了推销铁观音都要走非常远的路,有时候十多公里远。而我们这群人往往都穿着的是廉价甚至捡到的拖鞋,天黑回住所的时候,看着别人坐车,我们一手拿着剩下的茶样一手拿着拖鞋慢慢走回去。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但是在王庆章心中,那段最难受的日子中,是安溪人相互的团结温暖和激励着他。


“我们很多在广东的安溪人,互相之间都有帮助。我们住不起30块钱一晚的旅社,就筹钱睡仓库大铺,一个人只要5块钱。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每天都有一起畅想今后茶叶销路打开后的美好日子。就这样熬了过去。终于,我们还是做到了!”


如今,王庆章已经回到了安溪,有了自己的茶叶品牌——德茗。在茶都也有着很大的一个店面。


“生意最好的时候,我们店里3个泡茶小妹,一天下来手指头全都起泡,要接待200多个客人。每一个客人,都是对我们安溪和铁观音的支持。所以想起那些每天被赶来赶去的日子,我依旧怀有敬畏感。”王庆章感慨地说,“正是有了那些日子,才让人看到安溪人的精神,看到安溪铁观音的好,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尾声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可以鲜明地看到这个特点——解除了发展桎梏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兄弟,充分发挥了无穷的才智和能量,涌现出了“苏南模式”、“浙江模式”、“晋江模式”等众多的经济发展神话;而创造这些神话的,大部分都是“洗脚上田”不久的农民!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只要有充足的外部条件,中国人是有足够的能量创造各种奇迹的!在这次走访之后,我明白,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安溪人,用于铁观音之上!



安溪铁观音往昔的发展之路已经无需再赘述:作为曾经打破中国绿茶一支独大局面,引起中国茶界百花齐放的一支重要力量,安溪铁观音在茶界历史上可以说是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和价值。



而如今,安溪铁观音正渴望也正在进行二次腾飞之路,无论是经历过“十万铁军”年代的老茶人,还是新一辈的茶人,只要还怀揣着安溪人如此坚毅的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铁观音的前景,依旧光明!


往期好文推荐


· 9张绝美好图助你形容绿茶的惊艳

· !

· 于丹说茶(这或许是她说得最精彩的一次)

· 你搞清楚白茶的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了吗?

· 时代印象:制茶大师为何多是出自国营大厂?

· 这款茶在市面难见,且差点被茶学教科书除名

· 都存十年,为啥别人收获了陈香十足的老白茶?

· 星巴克379家Teavana茶吧关闭!茶馆如何破局?

· 若回到十年前,他依旧会为收藏老白茶放弃买房

· 用6种茶打开这群舌头最灵敏酒鬼的新世界大门 

· 携假武夷岩茶赴欧,最高或将面临30万欧元罚款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