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铁观音里有“六”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铁观音的六根, 就是六种境界, 这六种境界里有“观心 ”, 有“ 听香 ”, 有“饮兰 ”, 有“ 闻道 ”, 也有“ 集虚 ”, 和“ 思月 ”。

我曾对铁观音茶做过这样的总结:“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 活在杯里,记在心里,存在道里。”这个“道”,可以是道家的阴阳之说,也可以是佛家的六道轮回。

有道是“禅茶一味,佛茶一理”。茶喝多了,你就会发现,茶汤中有佛性, 佛眼里见茶性。说到佛,人们总会想起这么一句话,叫做“六根清净”。六根是什么?六根就是佛家认识世界万物的方法论。 如果我们从生理学的角度来归纳,可以把它看做是我们人,感知自然的六大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

我们知道,眼睛依靠视觉神经看,耳朵依靠听觉神经听,鼻子依靠嗅觉神经闻,舌头依靠味觉神经尝,身体依靠感触神经碰,意志依靠脑神经归纳,这些都是人和物接触的媒介, 中称之为六根。

六根所接触的物件,叫做六尘,六尘包括了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眼根所见的是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见的是声音,鼻根所嗅到的是香臭,舌根所尝到的是味道,身根所接触的是粗细、冷热、湿滑等,意根有点难解释,它是一种潜意识,一种凌驾于五根之上的感觉和归纳。

六根接触六尘之后所产生的记忆和思维,被称为六识。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而六根则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或者媒介。这样的表述也许有些绕,我开始也觉得有点深奥。但是,自从学会了品茶,我豁然开朗,一下子就能理解了。因为品茶,也是通过这六根的体验来审视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我从铁观音茶中感悟出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去用六根,六尘和六识去感悟自然、人生,马上就一通百通了。

举个例子,我们品铁观音茶。总是先调动“六根”去接触六尘。譬如先闻其香,于是用鼻根去接触茶,然后把铁观音茶的香气,反射到六识那里,而六识就像一台计算机,计算、整理、归纳后发现这种香气,和我们之前接触到的兰花的香气类似,所以曰:“兰花香”。

闻其香之后,就该观其色了。观其色,我们用的是眼根,我们看见汤色金黄透亮,那金黄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见的金子般的闪亮,这是六根对六尘的反射,然后六识再对这一反射加以总结:形成了“金黄色、透明”这一概念。而意根就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它把金黄色的光和透明组合在一起,给了六识一个形而上的信号,叫做“透亮”。然后再加上舌根带来的味觉,我们就有了对铁观音茶的结论:“金黄透亮,香润醇厚。



因此我说茶中有“六根”,不知是否可以算作对禅茶一味的理解。我四弟王双强,虽然茶喝的不多,但悟性好,想象力特别丰富,他竟然通过我对茶的六根的阐述,给我的六款铁观音起了六个颇有意思的名字:“观心”、“听香、”“饮兰”、“闻道”、“集虚”和“思月”,正好对应了人体六根的感觉。

由此可见,品茶和学佛所悟出的哲理是何等相似,它们看宇宙人生,既不唯物,也不唯心,套用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语境来表达的话,茶道和佛道是通过生理学、物理学和心理学三个领域,立体地解读和剖析人类对世界万物的认识的。不是吗?六根属于生理学的范畴, 六尘属于物理学的范畴,而六识则被归在了心理学的范畴,这三个方面, 囊括了一个人的所有属性,也包含了人所有的认知。

我们再来看看是怎样来解释这个现象的,把六根、六尘和六识叠加起来称为“十八界”,“十八界”中又分成了六根、六尘和六识的三大类,使之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这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根本的平衡之势。缺了一类,这一平衡就被打破了,那其他两类也就受影响了。

因为六尘和六识需要有六根这个媒介作为桥梁,而六尘和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和六识则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说得再形象一点,如果我们把六根比作一面镜子,那六尘就是被镜子反射出来的影子,那六识呢,它需要对镜中的照影作出迅速判断,才能形成我们人区别于动物的生命链条,这链条两两相交,循环不止,从而构成了一种“圆满”。这就是我从“茶道”中悟出来天道、佛道和人道。有了这番认识之后, 我再去分析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繁复,都可以一眼看穿,因此也就有了以平常心看平常事的境界了。

这就是茶和中国文化带给我的最为珍贵的财富,它在精神上给了我无限的愉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总是把这份快乐,这番境界,通过茶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的过程总是充满快乐,甚至还不乏成就感。在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中,有很多人以前从不喝茶,现在都变得嗜茶如命了。就连我的一双小儿女,也放弃碳酸饮料,改喝茶了。因此,我每次回家探亲,孩子们只要听说我去过茶山了,就特别高兴,总是一个劲地问我:“爸爸,你这次带了什么好茶回来?”还有我的那些同事和朋友们,只要有时间, 就会自发聚集到我的宿舍里,棒打不走。目的只有一个:“喝茶”。

有意思的是,虽然大家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经历,但每一个人都能从茶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也就是我们在一起品茶悟道时,虽然感受各有不同,但最终悟出来的人生哲理却总是基本一致的缘由。后来我想,这不就是“六根”、“六尘”和“六识”所形成的那个无形的圆,在不停地轮回吗? 


(本文源于王有强先生的《叩茶问道》)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