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Weid:网上阅读10年事(1998-2008)(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理想的年代】

农民伯伯在地里种黄瓜,卖给一切可以找到他们并愿意出最高价钱的人,他们的收入假设是每亩每年1000元;农产品经销商以每亩产出1000元左右的价格,在各个乡村将黄瓜收集上来,然后贩运到北京大钟寺的农产品市场,在这里它将以每斤2元的价格卸货;大钟寺批发商每天的工作是等在自己的摊位前,等着即将游走在四九城各地的菜贩子以每斤2.5元的价格将黄瓜买走,并以每斤5元的价格卖给你我。

然后还有一些人,虽然无论你想吃什么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既然你现在吃的是黄瓜,那你就是因为黄瓜和他们产生着有如南美蝴蝶和伦敦风暴般真切而又深刻的联系的。他们可能是一个在京珠高速上刨坑扔石头以向黄瓜车收钱的修车铺老板;可能是某种利用“河北和马达加斯加的黄瓜在爪哇国的预期价格变化”生存成长的奇特生物;而必然会出现的一个身影叫作资本,本质上和把黄瓜放到你手上拿走人民币不同的是,他们是把人民币放在你手上并拿走更多的人民币……想吃黄瓜就得自己种的小农时代一去不回头了,互连网大潮下的地球村的格言是:你说要吃黄瓜,全村都得忙活起来。

这就是人们每天能吃到黄瓜的故事。也是我正在讲述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希望你能理解,任何一根美丽的黄瓜都是没有意义的,至少没有美学上的意义。

时间回到2001年6月的一个夜晚,北京方庄一套普通的高层住宅,三个人,一个装着五个兄弟十六万老婆本的牛皮纸袋。明天我将正式辞职,昨天老楼谈好了一个小小的写字间。这个时刻的主题,用朴素的话说就是——活着。

龙空从西陆分离出来后,流量一直在迅速的上升,带来的就是带宽服务器费用同样迅速的上升。参与创建龙空的兄弟们,一直以每人每月100-300元的输血方式支撑着日常的开销;而近百位网友热情的解囊相助依然无法填补服务器升级所需要的资金。

养孩子,没有奶粉钱,怎么办?这个夜晚,我们的想法就是做一家公司,来支撑龙空的生存和发展,哪怕刨坑扔石头,也得弄来些奶粉钱,要不然孩子死了什么都是扯蛋。

你看,我又情不自禁的想让这种回忆向严肃的方向上靠拢,这是不对的。事实上那时我们很开心,有兄弟愿意和你一起做点什么,而且你们都知道就算玩完了那时也不过三十来岁没啥好怕的。这个时刻,理想未来那些个东西都是点缀,你只是想做点什么,做的时候能很开心,老了以后也能很开心。

我们知道两件事情,一是所谓先行是先行者的墓志铭,市场需要培育,我们无论目标是什么现实都是必须活下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第一个成功吃到螃蟹的人还需要运气。二是维持推动互连网原创小说生存发展的作者、读者、管理者三个要素中,当时唯一具备有效价值的是作者,而且我们认为他们是创造的源泉和根本。

所以,为作者服务,给他们物质保障;为读者服务,给他们提供好书;线上培育未来,线下实现商业价值。成为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运作理念。

这些年来,在线下,我们做过不少事情,利润率最高的是无线内容提供,风险最大的是独立出版发行,最繁琐的是网上小书店,最具代表性的是则是版权代理中的一个关于狮鹫的片段。

那时在龙空一个全封闭的内部论坛上,因为一个非常有实验性质的计划集合而来的好友们,正在就如何系统公正的判断一部原创商业小说并在它们间进行对比,做着认真而努力的尝试。而我正以同样昂扬的亢奋,试图在这一过程中将简单感性的评论集合,变成一个系统化可复制的评判体系。

狮鹫老板计划停业的电话打过来时,我就在一墙之隔,占据了整个桌面的显示器上打开的是“龙门茶社”的论坛页面。那天下午蝉叫的一如既往的喧嚣,高温一如既往的让你不开空调就活不下去。那天我很晚才离开那小小的办公间,一直在“龙门”上徘徊,写着一些然后删去,写着一些然后删去。

狮鹫是当时在台湾通俗小说市场中占据着很大份额的出版商,它和它所在的台湾租书店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是网络原创小说的唯一供血者。虽然半年来不断有各种消息和暗示出现在我们面前,但作为最大的合作伙伴,我们一直真心期待着形势的好转。而这个电话告诉我们,不但半年来陆续垫付的10多万稿费希望渺茫,而且每个连载作者已交付的3个月成稿,总额接近40万的稿费,也沉甸甸的变成了一个问号,压在我们的心上。扳开这个问号没什么可说的,不是因为我们和作者的感情,而是因为事情本该如此。我们知道相对于其他代理人,我们从作者那里扣下的佣金一向要高出很多。所以这种时刻,你要么咬牙扛下来,要么一辈子让别人戳脊梁骨。

2002年互联网寒潮是龙空经营思路开始保守的第一个背景,而这个片断则是龙空在战略上进一步走向保守的瞬间。在这一瞬间,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几个有代表性的细节:

细节一:每个作者3个月的繁体稿量,大约是18-24万字,从创作编辑心力上看,差不多相当于在网上更新20-30万字的内容。而这些作品无一例外的是当时网络上火红的,网友喊“大大快更新”最集中的,却都在出版社、作者和我们的共同利益需求下,硬生生的中止发布或者更新减速。为此,我们的心里多少有些歉疚。龙空在身为行业领先者的那些岁月,很多不商业的做法都源出于这种内疚的心情。包括很长一段时间不愿在网站上添加广告,包括从未曾主动打击积极的同行,也包括进度迟缓但一直没有放弃的改版。

细节二:在这个场景中,有线下的出版商,有网站的运营者,有在网上写书的作者,但没有看书的网友。一个两个一百个两百个甚至一万个两万个网友的热情,是不足化为一个推动产业前进的动力的。任何时刻,那些能坦然的给你画一根黄瓜,然后拿走人民币并毫不心虚的牲口里面,都不会有龙空的人。仅靠热情来支撑一个事业是危险的,而如果你不能将收支项目变为常态并让交易双方都理直气壮,你就不能说你做的是“生意”。至少在当时,至少在当时的我们的脑海中,网友和大量的人民币之间,没有任何真实清晰具体的联系。

但并不是没有一点联系……

明扬推出vip之前,线上收费阅读的计划,就一直在龙空管理层内部进行着讨论。因为当时几乎全部实现商业价值的原创小说,都是进入了台湾租书店市场。所以,我们基于国内租书市场进行分析,寻找线上用户价值的实现模式是一个很明确的出发点。相比更为正常普遍的图书市场,它们对作品内容和质量的要求更为宽泛,读者的阅读门槛也更低。

租书店里一册20万字的小说,读者租回阅读,每次大约1元。也就是说,只要不高于千字5分的每次阅读收费应该是一个可以被大众接受的心理价位。当时一个不错的有实力在台湾进行繁体出版的作者,至少可以赚取千字30的稿费,这是一个可以保证作者进行专心创作的经济底线,同样是证明了的。30*100/5=600 按照当时其它类似实现收费经营的网站数据看,10%转化率的情况下,需要每章6000的独立ip访问,转化率为5%的话,需要的读者要再翻一倍。网站的成本支出和盈利预期进行平摊,如果和作者4-6开的话,需要读者数量大约是每章1万以上的独立ip访问。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能拥有这种读者规模的作者,实体书稿费,又不会是区区千字30了。而来自出版方面的网络禁稿压力和来自付费读者的网络催稿压力,怎么解决?你怎么劝作者为了1块钱扔了3块钱?对内部来说,也将形成版权代理业务和网站发展业务的强烈冲突。那么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将主营方向转移,回报无法确保的话,现有保持合作的作者群体会不会因为利益而离去,公司资金链会不会断裂?,证实了一个道理,没有既有利益的人,也就没有转型的门槛。

然后是法律问题,当时国家已经明确发布互联网出版的有关法规,资格认证是不用想了,顶风作案的风险会有多大?

然后是关于现有用户流失、盗版风险、团队人员、程序开发、硬件支撑、渠道销售、新用户拓展、市场手段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必定会在这个体系内大放光芒的小白文是否会影响龙空一直以来保持的相对高水准的形象的问题,反而从来没有讨论过。

最后的估算是,平均每月5万元左右的持续投入,盈亏平衡的实现,需要至少1年的时间。而比较现实的资金测算是,公司可以支撑这个项目前6个月的投入。

……6个月,然后呢?

事实是从有详细的讨论开始,不到6个月的那个下午,我隔壁的老楼,接到了一个电话。

VIP有人开始做了,在绞尽脑汁挣钱还债之余,我站在龙门的废墟里,看着我们讨论的难题一一出现,看着起点和幻剑在死掐间挣扎着……孔毅也好、黑暗左手也好,在那时,至少有一件事的想法和我是一样的吧——我们都不要拿什么工资了。

《一万小时战争》中,晃晃问我,为什么不想把龙门做下去?不是不想,只是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想想就能马上做下去的——开始,我们不懂。

“我们能做六个月,然后卖不出去的话,怎么办?”这个问题,我到现在都没法回答。

我和你说的不是你的孩子,而是我自己的孩子。

所以,对我来说,理想的年代,不是脑海中充斥着理想的年代,而是可以将理想攥在手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的年代。这个年代或许跨越的时间太短……

也或许还远远没有结束。

PS:我一直留着一个纪念品,是龙空在网友间募捐的时候一张到我手上的汇款单。汇款人姓李,汇出地是贵州。这不是我们在路上认识的第一位的朋友,也不是最后一位。



【彼岸的叹息】

我相信被总标题《网上阅读10年事》吸引进来的“你”(不是“我们”和“他们”),有一半是抱着找书看的目的来的,那么如果这一半的“你”看到了现在,被我前面和“什么小说好看”这个命题似乎遥不可及的絮叨弄得昏昏欲睡的话。咱们来点能让你兴奋的,怎么样?

为了测试一下你的阅读基础,请看下面的名单,并在纸上写下你知道的,属于他们创作的作品名字。当然,如果你只看过诸如《风姿物语(黄易著)》、《天庐风云(罗森著)》这类东西的话。对这个测试可以无视了:萧潜,自在,手枪,罗森(弄玉),蓝晶(血珊瑚),明寐,玄雨,端木,泥人。

在你写答案的时候,我来讲点和小说创作有关的理论方面的东西,就说一点儿,你不介意吧?

王朔知道么,非常著名的也写过非常有影响力的小说的作家。他的影响力从南到北,由弱渐强,在北京达到顶点,然后愈北愈弱。什么原因?无他,京味小说尔。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作品,在背景地域的影响力一般也是最大的。这是文化的地域沉积带来的宝贵财富。一个小小的例子是“窝心”,和台湾同胞聊天的时候,他总是夸我说的话让他很“窝心”,这种感觉很奇特,心说你丫这么大人了,损我还笑呵呵的,还以为我听不出来咋的。当然,我现在见到台湾朋友,也喜欢笑眯眯的说他人长得让我很“窝心”。

作为一种新兴的所谓玄幻的小说门类,我无从判断地域文化在创作中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但我想,不同的社会环境、语言词汇、教育背景乃至城市风格、集体气质,文化社会的林林总总,一定会多少投射到文字之中吧。这种痕迹,对于商业小说来说,一旦造成阅读者的理解错位,总归不是件好事吧。虽然我们可以确信《哈里波特》《达芬奇密码》是当之无愧的票房冠军,但如果畅销小说排行榜上一水的译作,我不由会对贾平凹刘恒海岩郭敬明诸位巨巨报以坚挺的中指……哦,sorry,我会对贾平凹刘恒海岩诸位巨巨报以坚挺的中指。

嗯,刚才那道测试题做完了么?拿过来看看吧。

什么?

答案?

抱歉,没有答案,没有。

不是说他们到2008-6-11为止写过什么作品我不知道,而是说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是否正确,我都不关心。

嗯,好吧,其实我要说的依然不是哪本小说好看的问题。那一半的“你”可以再出门遛遛了。

我想说的就在这个名单里面。这个名单是2006年台湾玄幻类小说销售前十名的作者名(罗森一人两本)。在这9个人里面,台湾人2个。而我相信,随着这个名单数量的增多,前50、前100……台湾本土作者的比例只会进一步降低。好吧,其实比例稍微再高一点也无所谓啦。

这种在底层通俗小说市场上的本土选手的弱势(我拒绝使用败退这个词),其实和30年改革开放以来国货横扫全球的原因是一样的。这只是一个事实,对这个事实的价值判断,除非能够产生文化管制的结果,否则很难影响到事实本身。

十年来,玄幻小说在台湾的结局都是所谓的租书店市场,而十年来台湾租书店市场的变迁,完全可以写成一个不太水的数十万字的玄幻小说。对于大陆读者来说,不需要了解太详细的情况,但一定要有的两个概念是:一、90%以上的这个市场的小说,都是连载出版的;二、一般来说只有连续3个月销售量不足1000本的书,老板才会要求你收尾结束。这种阅读方式和运作成本,和网路小说“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它们彼此间的气质,不仅是作品特性相通,也包括类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的相同。而事实上,无论从半个世纪来武侠小说的积累对网路小说的深刻影响,还是最初在网上创作的大量台湾作者形成的创作氛围,台湾租书店市场读物,对于网路小说来说,不算养父养母,至少也是长兄长嫂了。

可是,每个月数百部作品对于读者,是一种愿望获得充分满足的幸福,还是一种面对大量特色不明个性不彰的作品的无奈和迷茫呢?事实上,市场最好的作品也就1万多册的实销量,而绝大多数作品,甚至永远无法达到2000册这么一个数量级。哪怕就算你的书本本实际售出3000册,又怎么样呢?120*0.10*3000=36000 从台湾实际的工资水平看,这还算不上达到了小康,只能说勉强糊口。温饱问题解决不了的作者,有多少人能坚持创作,努力创新?尤其当此人的才智超越常人,不是在职业上无路可投的时候。可是这样的稿酬,对于绝大多数当时大陆的网路作者来说,已经可以被外地朋友跑去“吃大户”了。

就这样,台湾的玄幻小说市场,在孔方兄无所不在的大能指引下,如同方便面一样,被made in china了。这个市场到底使多少大陆作者得以安心创作,恐怕已不可考,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它近乎独力地对两岸原创作者群体进行着输血,这是毫无疑问的。

最终,在鲜网、说频、狮鹫、上砚各有精彩演出之后,信昌以将整个出版制作部门搬到大陆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成书成本,并迅速横扫整个低端市场。

以上就是我准备放到“前VIP”时期介绍的全部内容。在这个有关吃黄瓜的故事的前半部分,原创小说,随着参与者的多样化,一点点向着商业化转变着,速度的快慢完全取决于你以多长的时间跨度来进行描述。实际上,它的成长完全不能用每年多少字的积累来形容,每年多少个G比较恰当。

小说,好看的小说,看得起的好看的小说。

在我们即将追寻着这个愿望,进入线上出版的年代之前;在能够以目前已知的最快捷便宜的方式,使你阅读到小说的年代来临之前。让我告诉你一个关于黄瓜的终极秘密:

所有人,包括你自己,在看到你吃下那根粉嫩粉嫩的黄瓜之前,其实都不知道你喜欢的是这一根黄瓜。


【线上出版进行时(2004-2008)】


【魔力的真髓】


就在前几天,在肾人事件之后,一出可以说轰轰烈烈却九成九会湮没在历史中的大戏,在起点上演了。在众多老潜水vip用户的联合努力下,一本已经太监了3年的小说,被硬生生顶上起点的排行榜前列。在我身边的朋友都认为这至少部分表明,读者对书站作品质量下滑的不满情绪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

这让我想起了遥远年代,在龙空原评发生的一场关于《我是大法师》的轰轰烈烈的讨论。讨论内容其实无非是应当如何进行创作,类似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后网文的前途会如何如何。从原评蔓延出去的战火烧遍了整个网络,并在永久性的留下一个名词“YY小说”后逐渐熄灭。记得那会我只是简单的说:“从此原创小说将明确的分裂成各自以《迷失大陆》《我是大法师》为代表的两个阵营,并走上不同的道路。”然后翻身把这本书从龙空书库里删掉了。现在想起来,非但有些对不起那位作者,也颇有些对不起自己,呵呵。

当时,我在龙空抱着《北京战争》《都市妖奇谈》冷眼看着网上铺天盖地“我爱YY”的小白,确实不乏恶意的想,未来有天小白们坐在大学课堂里,听着老师讲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时,那表情或许会很精彩。

但我从来不认为,这些问题的责任真的应当甩给读者。这责任,理应由管理者来承担。在线下,出版商来负责,在线上,网站的管理团队来负责。

问题的本质,或许在于随着读者群体的扩大,从选题策划到创作到编辑修改到包装定价,也应该根据具体的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行动。而不是仅仅单纯的按照18禁、脑残体、注水肉这样的工艺流程,统一3分批发价,一股脑的扔给读者。毕竟,前两年还能成天呆在网上看小说的我,今年《圣徒》完结后,只能巴巴等着《家园》《冠军教父》,这滋味确实不太好受。

好了,不再多说了。再往下说的话,无论是刻薄的讽刺、勇敢的试毒还是妄谈一些关于线上出版改进的思考,对我微薄荷包的和同样微薄的声誉,似乎都没啥好处。


小说,好看的小说,看得起的好看的小说。

这次让我换个角度,不再是以读者的身份,而是站到对面,问你们一下:“到底,什么,叫,好看的,小说?”

你们千万不要告诉我“文笔通畅,故事精彩”,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说“好看的小说”就是“好看”的“小说”。

或者可以换个方式,你可以尝试着想想你看过的最好看的小说,把你认为好的地方用3个词概括出来,然后你可以在脑海中换一本再概括一下……直到你可以脱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完成这种概括。可是,这个游戏有趣的地方就是,你很难说服自己,这辈子都只会看符合这些概括的小说,就如同你不能说能用这些词概括的都是好小说。

你可以鄙视我在逻辑或者随便什么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能简单的把“我认为的好看”表述给你。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哪怕是包含了“正太、萝莉、耽美、后宫、豪宅、、神秘主义……”等等一切商业流行要素的小说,也不见得能拼的过200年前就太监了的《红楼梦》。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的出路或者是降低对流行小说素质的要求,或者是暂时抛开商业要素,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PS:文字是有魔力的,但这一节选用这个作为标题,主要还是提醒一下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个啃着黄瓜无所事事的家伙,很久没有请我喝茶了。



【流行小说三日谭】


创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很私密的事情。我的各种身份中,都没有老板这个词,换句话说,既然我没有把你养起来给我写书的能力,那么关于创作的种种想法,对于你的作品来说,就应该仅仅是风言风语,而非指导或要求。于是,固然有“文责自负”的说法,不过倘若日后有某人愤愤地说是看了weid的东东并实行之,导致自己未能成为大大,我是概不负责的。其实你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叫weid的,不过是所谓“读者大大”皮袍下的一个“小”。而我所说的也只是一份基于个人的阅读喜好记录而已。


“第一日,大大说,要有表达。”


文字的基本作用,在于交流,所以最基础的事情就是你写的是什么,我看到的是什么。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阅读背景,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他过往的阅读。当你脑海中的世界通过名为小说的存在与他进行交流的时候,最无语的就是,他发现他和你(不是你的主人公)之间的差异,有如鲸鱼与大象,虽然共享着同一片蓝天,但彼此都希望永远不要有见面的那一天。

所以,身为这个世界主宰者的读者大大,最初的要求一定是“要有表达”。你不能让人看了几句话之后,首先的疑问是你的大脑回路和常人相比到底有什么缺陷或异常,对吧?在这个问题上,最典型的例子是一本叫做《蒙古秘史》的作品。作者将汉字作为一种拼音字母,来记录着蒙古语述说的故事,并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令人展卷如读天书。它充分说明,不是任何用简繁体字写下的东西,都是你在上了十六年语文课后能看、能懂的。

名词的作用,在于规范什么是“是”,什么是“不是”。定义越基本,涵盖的范围就越大。对一部分人来说,“虎躯一震再震万万震”在“表达”的定义范围内,这是他们永远和“非他们”战斗的动因。


让我们忽视那些妄图将小说弄得和原评一样冷清的“非他们”,来看看真正有些 “化生阴阳”的玄妙,超越一切言情、武侠、历史、鬼怪的商业小说分类,决定了“表达”的对立统一二元性哲学存在的矛盾主体——所谓或不知所谓的男性向、女性向。

如你所知,我上面那一个自然段确实表达了我在面对“性向”这个二元分类的最初,和你一样的困惑。但大体来说,鉴于这是一个女人主宰的男权世界,在《男人装》出现之前,只有以《瑞丽》为代表的女性向,而没有所谓的男性向。男性在创造力的低下和自认拥有整个世界的自大,在这个时刻,被赤果果的展现在了文学女青年的面前,并在至少十年内,被青春小说出版商所鄙视。

女性向和生物学上的女性有着必然但并不绝对的联系,女性向的目的也大多是讨好爱好者的荷包而不是爱好者本身。所以,和纯纯的女性向作品《超级女生》相比,《快乐男生》也是一个纯纯的女性向作品。这一点,是庄羽同学悲剧性的被BS的根本原因,她创造的可能是一个世界,但那不是掏钱买书并疯狂崇拜作者大大的fans们眼中的世界,同样不是慧眼识英雄的各级编辑们眼中的花花世界。


我要说,在翻检阅读耽美文学的时刻,我依然是一个纯粹的男性。决定了我的阅读范围的,往往不是作品中的内容,而是作者对这些内容的态度。我和我老婆都是一个相当小众的作品《骑士风云录》的忠实读者,但我们对大胖头鱼同学辛辛苦苦码下的上千万字的态度截然不同。我喜欢抱着它们,用上几天,把自己沉进那个单纯精致的日式奇幻战争世界,并努力的希望它们能变成铅字;我老婆则翻着我带回家的样书,将80%以上的有关战争、谋略之类她认为无趣、无聊、无意义的内容从容略过,然后细细地品味那几个萝莉正太之间的感情纠葛、人生命运和各种poss。你看,战争题材也好、12岁男生女生的恋爱也好,这些都不是你的读者放弃你作品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对待它们的态度——大胖头鱼同学以单纯精致的态度讲述着早恋问题,所以赢得了女孩子的喜爱;而鉴于他用4倍的文字证明了他其实对怎么打仗更有兴趣,他现在还是一个光棍。

你在键盘上敲击出来的东西,能不能称为“写作”,你写作的是什么,写出来的这些东西是给谁看的?流行小说的第一日,大大们说,你可以不知道什么是我们要的,但你要小心,我们不要的东西,你最好少提。


孔老夫子在人生七十的时候,满足的说,“从心所欲不愈规”;而年青的李太白同学,只能悲愤地自我安慰,“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但同样令人心生景仰的人生境界。你大可以浪遏飞舟的勇气,无视二者后人生活景况的区别,我只是想说,那些丁克的、朋克的、博客的,其实都比他们身上那套衣服显示出来的,更有钱一些、更有强悍的老爸老妈一些、更视粗粮为美味一些。


“第二日,大大说,要有新意。”


看小说和吃东西一样,虽然更专业的人往往喜欢讨论什么样的东西更好吃以及为什么好吃,但作为普通的食客,其实要求往往不高,他们永远不会怀抱着对商粟的甜美回忆饿死自己。他们的渴望,哪怕用最文艺的修饰也充其量不过是,在食材明确的前提下食谱可以丰富一些。你看,在不会被毒死的前提下,当你在某个特殊的场合,把毫无情趣的馒头和温馨的碳烧架子或者铁血的腐乳联系在一起时,它就可以立刻变身有如蓝调的JBGZ并征服此前不屑一顾的小资mm们。

在第二日,大大说,要有新意。仅对武侠而言,这是一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某熊姓作者就开始反反复复提及,并一直蔓延到了当前出版的各位女性武侠作者对她们的FANS炫耀的话题。对我而言,惊艳的第一步,是黄易。无关笔法,无关桥段,那个时代,你第一次发现,原来武侠的皮囊下,还可以装进这些东西。

于是视野内出现了莫仁的《星战》系列,然后发现对于一个缺乏其他展示你创造性思维成果舞台的可悲世界来说,网文界将是一个多么理想的天地。它远比天界、地界、人间界、畜生界更加的富有趣味,更加的挑战能者无所不能的思维上限和人生底线。

最大的新意,并以此为生命之全部的作品,往往会催生出后世所谓的“类型文学”的存在。时光穿梭,无论“非现实”门、“武侠”纲、“玄幻”目、“架空”科、“穿越”属、“种田”种的《大领主》,和《寻秦记》之间存在着怎样真切或者微妙的位面联系,你都不能否认10年前只有“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单纯世界,今天已经混乱到了一定程度。

“仙侠类”“盗墓类”“穿越类”……天知道那些发现传统武侠传统言情卖不动了的上游人士,怎么想出这些名词来证明他们给你看的作品,多么的与众不同、开山立派。于是,你发现不是专业级别的读者,很容易抱着穿越时空的目的就是跟随王霸主角将大陆变成后宫的理想,发现作者的一切爱好都是表述这次穿越的唯一目的就是把王霸主角送入某个已有或尚未修建的后宫。


正如雷文的存在,标志着某种类型文学的某种极至的产生,以及类型文学打破彼此壁垒,要走向更大众的市场的呐喊。次一等的新意,谋求的不是对“写什么”的回答,而是“还可以写什么”的回答,当你在胃口上(此处为生理定义而非心理定义,作者注。)可以接受剑仙李煜和12岁的一代天骄时,咣当一声,一个虽然不如现实更加奇幻,但充满了你远未发现过的新奇的世界,被作者在你面前打开了。

比如,都是穿,你可以穿到过去;可以穿到未来;可以穿到魔法世界;后来发现还可穿到一个流行歌曲大展宏图的魔法世界,或者穿到一个流行歌曲大展宏图的武侠世界。

再比如都是穿到过去大展宏图,最早大家只在意怎么争霸天下鼎定乾坤;后来发现,还可以学习一下希腊城邦共和国的当代假象;学习一下会计基础与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深刻联系;;甚至深刻的学习一下工业革命以来所有重大产业突破背后的技术细节和开发顺序。

再比如,都是穿到过去大展宏图的产业革命教科书,你还可以单穿、双穿、正常穿、3P穿、群穿、来回穿、瞎穿……

当你用一个标签解读你辛苦耕耘的流行文坛时,你往往会绝望的发出“前人备述矣”的哀嚎,但真的猛士,是敢于直面淋漓的文字,勇敢的把标签再加上几个。正如我们都知道的,“武侠”是绝望的,但 “流行歌曲大展宏图”“3P穿”“产业革命”的“武侠”,未必没有你的一席之地啊。


不过,不要忘了表达是基本,要知道,很多人的失败,并不是他们没有想到某个点子,而是在于他们没办法用这个点子支撑起一个足够有钱途的作品。电影、电视、动漫、曲艺,我们生活在一个资讯如此发达,以至或许根本不需要你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创造性的世界里。你不要对大大们说,你只能写的和某某一样,完全一样。当然这个某某如果是罗琳金庸这样的存在,我们是会理解你关公般的面色的由来的。


“第三日,大大说,要有生活,生活中要有爱。”


吃饱了会撑、撑多了会腻,新鲜的东西勾搭了我们的兴趣,但有爱的人才被允许长久驻留在我们的脑海。线上阅读和线上游戏一样,粘性来自于孤单的城市里渴望交流的群氓,说白了,没有人认为在视频房间里的那个苍白女子,比饭岛爱更充满了诱惑,他们在意并为之嗷嗷乱叫的,无非是那个苍白女子,可能住的离自己更近一些,并由此确定自己和她天然的就可能更暧昧一些。

你愿意相信的,叫“有爱”,你可以接受的,叫“生活”;它们可能是遥远太空中尤利安手里的一杯红茶,可能是元末明初张无忌手中的一杆画笔,也或许可能是漫天大雪中李寻欢手里的一块木料。它们都是远离我们真实的生活的,它们都是你可以接受、愿意相信并由此开始深深浸入其中的传送门。

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生命中的种种难舍,其实不过是“七苦”而已。文字所能传达的,作者所能沉迷的,其实又哪里有那么多的东西呢。你能说好一样,就已经是非常人了,更表说勘破红尘超脱凡俗不在五行的修真灭神了——施主,你着相了。


线上出版的市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移植了台湾租书店市场模式的世界,从本质上它是一个更加小众、更加粗放、风格更加近似、增值空间更小的市场。这个市场到目前的本质,依然是要占领你阅读的时间,而非你脑海中的空间。所以我们看到了远不是最红的萧鼎在网下压倒了点击更多的大大们,但他的《暗黑之心》一定比《诛仙》扑街;所以我们还看到了远比趴在起点上的更多更专业的出版人,宁愿沉迷在天涯上,搜检着一些东西,并花钱或免费的把它们放到新浪上。

30天看不见后文的东西,放在网上很容易被无视,所以现在“快”成了第一位的尺度;如果有一天,那些30天不看后文也没关系的东西,被真正无视了,第一位的尺度才能发生变化吧。所以,劣币良币也好,风格特点也好,你现在蹲在租书店里,没腻的话,就少叨叨了……每本一块钱的家伙,。

更大众的,的确不是更精英的,也不是更低俗的,但你会在多大程度上遭受十八禁脑残体注水肉的摧残,仅仅取决于你能不能、愿不愿、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堆砌人民币和抽大嘴巴的行为艺术的展示。

好吧,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奇幻世界,大大们只唠叨了3天,就洗洗睡了。



【胜负在棋盘之外】


如果将十年来兴衰成败的书网一一备述,不啻于强人所难,记忆永远会洗掉那些曾经真实的发生,只留下一种凝聚的情感。


百战、天鹰、爬爬、翠微、异侠,都是乘一时之势崛起的书站,有些已经湮没在岁月之中,有些还留有一些遗迹,有着如你我这般的阴影,偶尔出没其中。然而,无论他们的站方,曾经怎样的豪情万丈,事实是,在这一盘棋局之中,他们们从来没有机会,拿起棋子,决定过自己的命运。无论是一家独大、双雄并峙还是三国混战,无论它们曾经的流量有多么高、资源有多么多,他们确实从来没有能力将他们的影响力,从一城一地之间,扩展到整个天下。

龙空曾经拥有资源最丰富的团队,幻剑曾经拥有最热情阳光充满活力的团队,起点曾经拥有商业化目标最明确执行力也最强的团队,这是先后乘势而起的圈内的领先者。相比之下,百战、天鹰、爬爬、翠微、异侠,有什么可以称雄天下的么?做不到最好,就意味着可以被替代,就意味着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如果说辛苦付出就有回报,能存活下来并为人所知的书站,又有哪个的团队不是在初期拼死拼活的打熬呢。

首先出局的是异侠江湖,从始至终,除了OCR和盗贴,我甚至都没有对它留下过什么特别的印象。在大家都在拼原创的资源的时候,他的站长却始终没能召唤到有影响力的作者驻站,或可算是一个异数。

然后是百战、翠微,他们出局的原因比较可惜,虽然前后不一,但却都是倒在“不能忍”上的。从转贴起家的他们,都是在刚开始拥有自己的作者资源,因为其所侧重的内容实在不够大众化,失去了更多的潜在读者的。坦白的说,这对于夹缝中求生存图突破的网站来说,的确是一个相当致命的陷阱。但我觉得,作为站方,还是有些不够大气、不够沉稳。譬如革命不成的大王,占了寨子、来了入伙的兄弟,比以前是热闹了,可在大义上,终究是有些得不偿失。有时候会想,在VIP的初期,百战翠微上的文章,如果能把它们推上流量第一的位置,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今天吧。可反过来再想,更多的作者选择了起点和幻剑,不是没有理由的。

爬爬是我很有些感情的书站,因为那里有着最早的一个有组织的评论团队。虽然我曾明确的对夜枭表示过我理解中的评论团队,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事情,但这并不妨碍我在其后的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匿名去爬爬看着同好们的美丽演出。然而,爬爬终究没能坚持下来。我个人觉得,问题主要是出在团队的领导方面。无论是夜枭也好、光速也好,面对变化复杂、局面日新的网文界,爬爬众想的似乎总是“别人在如何如何”而不是“我该如何如何”。而面对乱局,又缺乏团结一致的姿态、缺乏明确坚定的声音。

天鹰和幻剑其实有些类似,当网友还沉浸在大规模挖角、南北对峙的虚假繁荣中燃烧着八卦之魂的时候。其实盛大入主起点本身,已经在棋盘上拍下了占据天王山的千钧一子。这一子,名曰“烧得起的钱”、名曰“买得到的点卡”、名曰“看得见的宣传”。即便在旧有用户的争夺上,彼此可以旗鼓相当,但大量的新用户的涌入,还是毫无悬念的让起点一路绝尘而去。


“最大”是一个门槛,它证明着你们的能力,在“足够好”还飘渺在外太空没有降临这个位面的时代里,它永远是跑马圈地者最大的战利品。或许,缘自用户的不满可以启发一种思路,从旁的角度撬动貌似焊牢的铁板,但在“足够好”来临之前,大家是不是应该想想,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让你变成最少在一个子项上的“最好”,而不是如今天一般的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好在大部分站还活着,活着就好,还有未来的机会。至少有机会亲眼看着新浪如何挟无穷的用户,近乎独霸的博客,各种资源优势集聚的高端内容,按照VIP的模式,来冲刷这个曾经寂静下来的战场。

我说过,在这十年的历史变迁中,你可以用一部部的大作来说明,作为价值源头的作者怎样一点点的影响着这个位面,但那都是虚幻的,都是没有八卦精神的,都是没有看到棋盘上、棋盘外那一支支形形色色的黑手的。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传》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棋经十三篇·论局篇第一》


逐浪是一个异类,这是唯一一个靠OCR与盗贴起家,然后洗白脱手卖出的非典型性成功案例。在此,我没有丝毫基于business is business的异常感受,早在世纪之交,我就深深陶醉于那些形形色色的第一桶金的故事之中了。对于逐浪的团队,我只能始终报以难以名状的钦佩,只是在情感上,我真的不知道作为一个书站,面对作者关于“你如何保证你的信誉”之类的疑问时,应当怎么回答。或许,“当初的事我不太清楚……”作为一个开头,应该算是勉强及格了吧。

啃书等DT站。和大部分生死不知的书站不一样的是,大部分的盗贴网站,都有着自己明确的盈利模式。从服务器到网站模板到导流量,都是可以进行成本的精确计算的。甚至网站排名做到什么程度不会引起大麻烦,还可以很好的赚广告费,都是在一个个此起彼伏的盗贴站,成立之前就已经计算好了的。很多人说盗贴有如私服,无法杜绝的原因,是盛大过去的不良名声。但我想说,这是一场典型的游击战,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即便是真的用心去打,恐怕这只老虎也是不好找、不好抓、抓了一个还有一个的。

所有的盗贴站,都是让自由的互联网阅读更加自由的战士,都是吸食既得利益者血肉而生的寄生者,也都是没有明天,从来不曾在精神上属于这个位面的影行者。

17K。是的,强大的一时风头无俩的数字站,在我的回忆中,只能委屈地停留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篇幅内了。我对它真的缺乏好感。最初,我们认为面对“他们”降临这个位面带来的强者愈强的结果,也应当有另一个挟裹着金元宝的“他们”,踩着五彩祥云从天而降。好了,不用说什么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的鬼话了,我看到了开头,同时,那就已经是结尾。

仿佛是05年夏天的北京的某个著名的温泉度假村,夜,自恃身份很高的孔毅老大在数字站投资方的正式见面会后,驱车奔来,其时,酒局正酣。好吧,我已经不记得当时被投资方挑中的站长的名字和相貌了,我唯一记得的,就是他在三杯酒下肚之前,对着同桌的作者,开怀大笑道:“兄弟我图的是什么?不就是给弟兄们分了这一笔钱么!”第二个片断则是,在这次会议之前,投资方那雄心勃勃的赴美上市圈钱的计划。故事就是这么简单,为了分钱而来的人,没钱分了之后,自然只能琢磨着什么能捞钱了。为了圈钱而来的人,在没圈到之后,自然也不肯再让大家白分了自己的家当了。

很多曾经的王者,还羁留在数字站中。未来的机会或许也会再度降临数字站,但在我眼中,到目前为止,它还从来没有活过来过。

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胜者,多败。

——《棋经十三篇·审局篇第七》


很值得一提的是晋江和铁血。

作为类型小说的集中场所,其实它们代表着标准的女性向、男性向的二元划分。它们是典型的可以在某个方面做到“最好”的代表。

铁血,曾经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架空文、军事文的集散地。在起点依靠线上出版,夺取了大量曾属于它的作者群后;在时空管理局几乎对所有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作品,下达了追杀令后;铁血开始向一个针对特定群体,提供全面服务的社区化网站,进行着艰难的转型。

铁血的过去,有着很多个曾经喧嚣的论坛;铁血的未来,或者只会部分的和网络文学、流行小说重合。

过去的某些时刻,我们会接到来自某个部门的电话,提醒我们将某部作品或某个话题的帖子进行管理,一般电话都是以“我也很可惜”或“给我留一份”结束的。我相信,铁血的管理方,接到的这样的电话会更多。他们的团队和他们的读者、作者,或许有着太多的没必要的情绪和太少的岁月积累,但在男人、努力象个男人这方面,他们一路走来,又一路走下去。

晋江,注定将以八千小吊带的夏日联谊活动,永驻于我的记忆。其实从最初的OCR台湾口袋书,到后来鼓励原创和交流,到后来的广告和产品代销,再到后来的版权代理。晋江的团队和她们走过的路,很多地方都和龙空很像,而她们甚至拥有更强大的成功案例——明晓溪。

就我知道的几乎所有吃青春原创小说这碗饭的出版人,都恶狼般的盯着晋江的排行榜,这是她们成功的所在,也是她们一度分裂的原因。所幸,晋江到了今天,依然坚持了下来,坚持到了她们现在艰难起步的VIP,明天对她们来说,应该是更美好的。

被盛大收购的晋江,没有并入起点女频,证明了她们坚持的价值,也证明了至少在目前,两个网站的用户群体的重合度很少。盛大拥有了女性网友最大的2个阅读市场,晋江未来能不能守住至少一个?

对铁血和晋江的八卦很少,不是不够尊重,而是我们注定会在下一个十年的回想中,重点提及它们此刻的未来。

博弈之道,贵乎谨严。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法曰:宁输数子,勿失一先。……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棋经十三篇·合战篇第四》


【网编初步】


突然想起这个话题,是觉得现在网编的工作,大多是半路出家,野路子出身。正好可以让我这个同样的野路子,简单的说一些感想。不过网编于我,做过也没做多久,管过也没管多少,很多不免会成为假大空,方家一晒。

网编和实体书编辑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数量的巨大,负责对口的作者和每天要看的文稿,大约会是普通平面编辑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二是在这种情况下,网编大约是无法为作品的文字负责的。为作者好啊,不放弃作者啊之类虚头八脑的话就不说了。说些工作上应当保持的理念吧。


良好的沟通能力

作为网编,你势必要和众多的作者发生直接的联系,也难免要和更多的读者发生间接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基本在于,你是否会倾听;你是否能对对方专业能力作出判断并始终保持尊重;你是否能准确的判断出对方的需求;你是否能流畅的表达你的想法;你的周边阅读是否足够开阔;如果你是小白,你是否能让对方不因此鄙视你;你是否错字连篇?


你对阅读还有没有狂热的爱好?

每天坐在电脑前面,阅读数十万字参差不齐的稿件,数年如一日。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乐趣会一点一滴的消磨掉。可你必须想办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因为当你对文字、对小说丧失兴趣的时候,你对作品的判断力也会慢慢的退化。而没有上千万字数十部同类作品的阅读基础,你作出的判断甚至往往都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

很多时候,编辑是第一顺位的发掘者,你最大的乐趣应该并始终应该是从众多的平凡中,发现那些不一样的东西。我保持阅读兴奋的方法很简单,或者是探寻作品内含的种种可能性,或者是让自己一边看一边想想,作者、作品的特点在哪里。很多时候,哪怕开始的情节是烂大街的,可是一两处细节处理的不同,都可能意味着作者完全不同的成长潜力。


如何推荐你认为最优秀的作品?

最好的作品,满足的条件很简单,就是那些能打动你的小说。无论是让你哭还是让你笑,无论是让你压抑异常还是兴奋莫名。日复一日,你会看到很多平淡乏味的文字,这种难得出现的情绪,一定会让你印象深刻。

很多时候,缺乏经验的小编往往不知道怎么把这个作品华丽的推荐给领导或者读者。其实很简单,你就直接说你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程度的情绪化反应就好了。比如:“我从第三章开始,一直笑到第26章。”或者:“开始有个悬念,看到第五章某某出场的时候,寒毛都竖起来了。”这种直接的阅读感受,比你列举多少个商业要素都更加生动、更能打动没看过这个作品的人。

就是这么简单,把所有人都看成是你身边普普通通的好友,你就是单纯的想和他们分享一种阅读的感受而已。你要相信,总有和你相似的读者,而拥有能打动他人的文字力量的作者,其实不多。


如果判断一部好的小说?

要有表达;要有新意;要有生活,生活中要有爱。就这三句,参见前文。


谁是你的敌人?

答案永远只有一个,当你看好一部作品的时候,你的敌人永远是你的上司。你必须为作者争取到你认为他应当得到的待遇,可能是首页的资源,可能是网站的活动,可能是更高水准的编辑交流……这些如果你无法提供给作者,你应当为作者抢来。不过更高的稿酬不一定在你的工作范围内,这点必须明确,你是编辑,不是出版经理。


询问作者什么?

当你认为有必要和某个作者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的时候,从工作角度,建议首先关注这些方面:过去的作品;如果是业余创作,创作状态怎样;希望学习模仿的作者;有没有诸如写一部****的《教父》之类的想法;工作专业是什么,有没有近似专业水准的业余兴趣;对自己创作风格的表述;对作品的自我要求;基本性格;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上的帮助。


什么是专业的建议

首先要判断作者的类型,脑残作者是全能的,他们不需要专业的建议。对鬼速作者的建议,就是往熟了写,尽量尝试让人物和情节自主推动故事发展,一定不要2万字的故事,10万字的设定。对类型小说作者,你可以说说以前有哪些成功的作品,哪些基本成功的作品,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对故事来说,不要有世界背景上的重大逻辑矛盾和不协调感。不要对目标读者群体进行赤裸裸的冒犯。开头几千字的修改建议。小说简介的修改建议。时空管理局的最新行动倾向。

最后,我们理解一位刚开始创作的作者,对处女作倾注的感情,但一定要要求他克制,网文应当以专业的态度。最好最想写的故事,可以等以后水平高了能掌握的住了,再重新捡起来。刚开始创作生涯的作者,往往没有经验,但一份详细的大纲一定是对他来说最糟糕的帮助。你可以帮助他丰满他想象中的人物,并找寻人物性格中的矛盾和冲突的可能。


建议而不要要求

不要试图控制作者的创作,你只要如实的说出你的观点,并确认他会进行思考就好了。关于作品的风格,你可以建议更流畅一些,你可以说太雕琢文字的话其实对大长篇意义不是很重要,但不要说他的风格太拖沓沉闷。

简单的说,无论对vip还是实体出版,能赚多少钱是靠作者的意志和人品,而你如果参与的过深,最少对创作者来说,会造成很多困扰。确实有一些作者对是否能多赚几千块钱兴趣不大,如果非按你的意见进行修改,很有可能出来的东西反而少了很多灵性。

相反,如果你对自己很有自信,可以在没看大纲的情况下,尝试和作者聊聊你对后续情节的猜测,可以聊聊你认为这个世界中如果还发生什么,你会认为很棒。这不是干涉,而应当是一种智力上激荡。


不要欺骗

只看了三万字,就直接说只看了三万字,说出你没有看完的原因,等待他的回答。写枪稿推荐文的时候,也不要肉麻的欺骗读者,技巧一些,诚实一些,反正太肉麻的枪文,只可能让我失去一部好书,而不是读到一部烂书。


寻求帮助

当你对一部稿子应当怎样处理觉得举棋不定的时候,当你对作者的前景判断不清的时候,当你发现工作已经堆积到绝望程度的时候,立刻寻求帮助。


以上,是我理解中的一个网编的基本工作。有时候你会发现,你必须在不停歇的QQ聊天中完成上述工作,所以,长途电话和对网络小说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是最重要的。


PS:对我喜爱的作品进行实体书编辑的时候,我喜欢打印出来,随时把自己阅读时的想法写在边上。文字太多的话,就一边对着电脑看,一边在便签上写来写去。然后发现,有的时候,编辑真的可能比作者还要熟悉那部作品。







欢迎关注@千幻冰云 微信公众平台,关注方法如下:

①、【新朋友】点击左上角的蓝色字“千幻冰云”关注,或搜索查找公众号:【千幻冰云】或【qhbyunj】。

②、【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分享到朋友圈。

目前本微信开通:网文快讯、千幻讲坛等各种栏目,并有开通微社区,可以通过微社区发话题来进行沟通。

《别说你懂写网文》已经出版,目前已经在当当网上线销售,可以直接到当当网购买。手机用户可以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到当当网进行购买。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8月
ISBN: 9787531674986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