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泡东岸」普洱茶膏之风云再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看着宝哥从精致的瓷瓶中挖出些许茶膏,在天目碗中以滚水冲入后逐渐融化,向周遭缓缓释出黝黑晶莹的茶汤,并在杯缘展开油亮泛红的光晕,当茶膏全然被茶汤淹没,镜面般透亮的汤面已然将香气溢满整个室内。入口浓郁的黏稠感与直入丹田的茶气,让味蕾顿时回荡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时空。

果然是源自清末民初的普洱茶膏制作工艺,不过普洱茶原料虽来自云南,却是由屏东的林三宝耗时三个月所熬制而成,让我深感好奇。

2010年春天,北京荣宝艺术品拍卖会首次推出“普洱茶专场”,其中一盒28块装的清宫普洱茶膏,成交价格狂飙至100万8千元人民币,换算每块仅3公克(大小为2公分见方)高达3万6千人民币,引发各界关注。

北京故宫珍藏的盒装28片清宫普洱茶膏

事实上,普洱茶品中最神秘的茶膏,在清朝时不仅是最珍贵的贡品,还是具有疗效的神奇药物,清朝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曾提到:“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以及“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即愈”。显然在医学尚未发达的清代,普洱茶膏往往被当作治病的成药使用,至现代医疗发达以及成药普及后才逐渐失传,因此鲜为人知。

古人很早就开始研制茶膏

2004年2月,近代大思想家鲁迅所珍藏的3公克清宫普洱茶膏,在广州以1万2千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而且经专家实际冲泡鉴定,才唤醒许多普洱茶人的记忆。尽管鲁迅后人周海婴提供茶品时称作“小茶砖”,而使许多未亲眼目睹的人百思不解,什么时候茶砖会出现2公分见方、重量仅3公克的如此小规格?

而根据报载周海婴的回忆说,从懂事起每逢年节吃完大餐,若感觉肠胃不适,母亲许广平就会取一小块冲泡给他喝,确能达到神奇的疗效。而曾以茶传情的鲁迅与许广平自己却始终不舍得喝,今日才能留下140公克的绝世珍品。

所谓茶膏,其实是将茶叶先熬成糊状、滤去茶渣、蒸发水份,再将提炼出的茶汁注入模具压制成型后烘干而成,因此今日所留存的清宫茶膏就成了凝结的小方砖状。

完整盒装的清宫普洱茶膏,除了北京故宫还藏有8盒外,市面上已极为罕见。而2010年荣宝春季拍出天价的茶膏,就是鲁迅早年所珍藏留下。

根据《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考记》中,关于茶膏制作的工序,是先将茶及茶末放置大锅中,充分煎熬至汁出尽为止;再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使茶汤滤出。然后将滤出茶汤再置于大锅中煎熬,汤表面若浮出浅黄色之物则以小锅铲剔去,以保持膏汁的纯度。茶汤熬煎至浓茶汁程度时,转盛于小锅中煎熬,至液体成膏状再收膏。完成的茶膏则应具有“取起一团,拉长不黏手,色起淡褐色”的特色,而100斤上好茶叶才可以熬出25市斤的茶膏,可见已经完全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其珍贵可见一斑。

,为支持入藏部队需要,在1950年曾委托云南省茶叶公司熬制3500斤的茶膏,其中省公司与下关茶厂分别1000斤、凤庆县顺宁茶厂1500斤,总共制成42市担。当时应有少量样茶流入民间,我就曾在陶艺名家翁国珍手中,见过疑似凤庆留下的该批茶膏,每块重约2公斤,直径26公分,呈不规则圆形。

两地出现的“解放版”茶膏,外包都有厚棉纸,纸色且早已斑白泛黄,与茶膏大部分黏在一起,无法分开,封口处的纸用茶膏做接着剂来黏接。在纸的四周分别印了二只凤凰和太阳的图案,推测应该是当时凤庆县的图腾。黑色发亮的茶体坚硬厚实有如沥青,冲煮后模样与现今的龟苓膏相似,但有明显的茶香。

疑是1952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凤庆县顺宁厂留下的解放版茶膏

解放版茶膏在以少量冲泡时,汤色与一般普洱茶无异,大多呈枣红色;但如制茶量过多,则会呈现偏绿的汤色,滋味且略显苦涩,至今仍让我百思不解。

由于普洱茶膏弥足珍贵且奇货可居,因此近年已有不少茶人跃跃欲试,希望能将失传的工艺复活。我在《普洱找茶》与《普洱藏茶》两本书相继出版,曾详细探讨普洱茶膏的传奇与制作方式。台北茶人林贵松则坦承受此启发,在2008年以1980年代8582普洱青饼为原料,成功研发出块状茶膏。每块重37.5公克,每公克可冲泡600CC。外观虽不若清宫留存至今的茶膏般,充满岁月斑斑的古趣,但心型的块状晶莹剔透,讨喜的造型也依稀可见古法传承的精神。

台北茗心坊以金碗冲泡的心形块状茶膏与汤色变化

而屏东的林三宝也表示要矢志遵循古法熬煮茶膏,但他特别强调原料的重要,说曾以各种普洱熟茶尝试皆不尽理想,尤其杂质过多或胶质不够的茶品失败率更高,经过一年多的探讨与不断精进,至今已有持续且稳定的茶品问世,深受茶人喜爱。无论凝结在瓶中的流质状茶膏,或青瓷罐中整齐切成小块的固状茶膏,入喉后浓醇的滋味在口腔回荡丰厚的余韵,而饱含焦糖浑然天成的蜜底香气更令人深深沈醉。

屏东林三宝制成的普洱茶膏有凝结为膏状也有颗粒状

目前市面上可见的“现代版”茶膏,制作来源从云南、台湾到香港都有,不仅呈现的型制各自不同,也与清宫留下的小方砖状全然迥异。有制成如龟苓膏般半流质状、也有速溶式的粉状,凝聚为砖形、块状或颗粒状者也不在少数。原料则生普、熟普皆有。

云南台商熬制的半流质状普洱茶膏与冲泡后的茶汤变化

香港茶商以普洱熟茶制作的颗粒状茶膏

远在云南大理的台商黄华雄,多年前曾租下“马久邑”人民公社制作普洱茶,并因接受台湾某大旅游电视节目专访而声名大噪。近年致力茶膏的研发,外观从砖形、青瓷罐装的颗粒状都有,最近甚至委托台湾艺术大学攻读文创博士的女婿张树楦,将茶膏以模具紧压为青龙、貔貅等中国传说中的吉祥神兽,十分讨喜。

云南大理马久邑茶厂近年推出的长方形砖状茶膏

云南大理马久邑以模具紧压为青龙、貔貅等讨喜的普洱茶膏


本文摘自99期(214年5月刊),文/图_吴德亮。

想知道各种订阅《海峡茶道》的方式?那就轻点底下的“阅读原文”吧。^_^↓↓↓↓↓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