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国学共读 | 普洱茶有一种寒山小屋的松木香气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 |青衣 · 主播 | 阿成


 


有书的书友朋友们,早上好。从今天开始青衣带领大家一起共读余秋雨先生的《极端之美》一书,美不见得有用,缺少美的生活是乏味的。余秋雨先生在书中举出三项美中之最:书法、昆曲、普洱茶。



 

让我们先品尝余秋雨先生奉上的一杯好茶,再听一些曲子,最后再去领略笔墨的风采,首先让我们先来喝一杯普洱老茶。

 

《极端之美》一书有三个篇章,我们把每一个篇章分成两篇小文,也就是用六篇文章一周的时间,解读余秋雨先生的杰作,建议大家共读从第1页至32页。

 

首先,让我们一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 1、你对普洱茶了解多少?

  • 2、《极端之美》这本书让你了解哪些关于普洱茶的详情?




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一直是我最钟爱的佳作上品,解读他的文章心中怀着敬重,也担着忧愁,怕我的文字解悟不出先生的深意,还是斗着胆子还是想说上几句,哪怕是在他气势磅礴的文章下,做一个小小的注脚,也算是欣赏先生才学的一场际遇吧。

 

余秋雨先生开篇比较幽默地说:“一个人总有多重身份。往往,隐秘的身份比外显的身份更有趣。

 

说远一点,那个叫做嵇康的铁匠,还能写一手不错文章;那个叫黄公望的卜者,还能画几笔淡雅的水墨……

 

由此,引出了余秋雨先生一个鲜为人知的头衔“普洱老茶品鉴专家”,而且,他的夫人马兰女士也是“普洱老茶品鉴专家”。

 

这个称号几乎令人有些惶惑,他不是一个中国文化底蕴丰厚,当今罕有能与之齐肩的学者吗?

 

他交叠的身份,让读者有点不知所措。让我们跟随他的文字继续往下走,看看这个头衔下另一个专家级别的余秋雨先生,像《红楼梦》中那块顽石游历红尘一样,看看他遇到了哪些奇缘和巧遇吧。

 

 

说起品茶鉴别,总要在几个上品茶中做一番比较,最强大的对比者,首推绿茶。余秋雨先生家乡出产上品的龙井,他的夫人马兰的家乡出产更好的猴魁,因此他们二人深得绿茶的魔力 。

 

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茶叶仍然保持着绿色,挺拔舒展地在开水中浮沉悠游,看着已经满眼舒服。


入口有点草本的微涩,更多的却是一种只属于今年春天的芬芳,新鲜得可以让你听到山岙白云间燕雀的鸣叫。

 

绿茶是诗意的,轻盈的,品咂间有春天的短暂,刚咂出味道,便淡然远去了,看到的只剩一个背影。

 

乌龙茶相比较清芬的绿茶,就深厚得多了,把香气藏在里面,让喝的人年岁陡长。如果,“铁观音”浓郁清奇,那么,“大红袍”就是饱满沉着。


好像一个是轻佻的少年,一个是深沉的壮年。还有红茶中的“金骏眉”,也是一种格调非常高的茶品。

 

把以上茶品一一品鉴下来,猛然遇到普洱茶的时候,先从外观上就有种异样,一团黑乎乎的“粗枝大叶”,横七竖八地压成了一个饼型,闻一闻也没有茶素有的清香,开水里一泡,浅棕色的液体漾出,入口一股陈旧的味道。

 

陈旧的味道里有回忆的樟脑香,有霉坏的酸涩,有食物存放过期的防范,当你扭头就走的时候,突然一个回头,这一回头,性命交关。


它在饮食习惯里猛然拓展了一下生理弹性,至高的口舌感觉的生命喜悦,会让茶客再也放不下。

 

 

普洱茶的好处需要从三个方面了解:

 

首先,是功效。

 

几杯普洱入口,脊背上微微出汗,腹中蠕动,胸间通畅,舌下生津。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食之,以腥肉之食,非茶不消;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越过清朝王室的推崇和古朴山民的见证,加上现代科学的检测,却是证明了普洱茶的减肥功效。还有一个奇特处,就是夜晚来临欢饮普洱茶,与睡眠无妨碍。

 

其次,是口味。

 

普洱茶入口艰难,至于什么味道,很难用文字去描述。余秋雨先生用了一个极其恰当的比喻“陈酽、暖润”。

 

有一种,是秋天落叶被太阳晒了半个月之后,躺在香茅丛边的干爽呼吸,而一阵轻风又从土墙边的果园吹来;


有一种,寒山小屋被炉火连续熏烤一个冬季后,窗木上散发出的松香气息,充满了草野霸气;


有一种,一位慈目老者的纯净笑容和难懂的语言,让你身心安顿,滤净尘嚣,不再漂泊;

……


一旦普洱茶的味道进入“心理仓贮”,就构成一个小小的“茶品”结构,形成一个小小的“茶格”形态。不管是“品”是“格”,都是通过否定和删削,来求得等级自守。

 

第三,是深度。

 

普洱茶还有一个最核心的秘密武器,一种在地球上存在了三十五亿年的生命——“微生物”,有两批微生物先后进入普洱茶的世界。

 

第一批是长期活跃在云南的茶山里,侍候着大叶种古茶树,为普洱茶制作首先提供了良好的原料;

 

第二批微生物集结在制作的过程中。采摘后“晒青毛茶”在湿热条件下“氧化红变”,它们一步步推进发酵过程,不断地滋生、呼吸、放热、吞食、转化、释放,终于成就了普洱茶。

 

普洱茶的发酵沉淀时间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十几年、几十年,越具有时间深度的陈化,越久越享受尊荣。原来蓬头垢面的普洱茶,会经过微生物群多年的、吞食、转化、释放中变成大洁大净。

 

这是隐潜于万象深处的“大自然美学”,连人类也成了其间一个小小的环节。

 

一壶茶喝完了,这壶小小的茶中隐藏着一个乾坤世界,余秋雨先生以一位品评专家的经验,带我们领略了普洱茶与绿茶和乌龙茶的区别,进一步又从功效、口味和深度三个层次了解了普洱茶。


这壶茶又注入了清泉水,我们会接着聊一聊关于普洱茶更多的故事,下一章我将在继续聊。


推荐阅读

国学共读 | 欲忘之事偏在心中流连

国学共读 | 半真半假,半侠半狂

国学共读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预告

国学共读 |  读懂这一点,你比诸葛亮更聪明!



青衣,有书顶级领读达人,和书签约作者,百度阅读专栏作者,爱写作,爱阅读,爱生活的自由撰稿人。添加个人微信号:z1293994278,公众号:留下糖果(liuxiatangguo)都可以找到我。



阿成,长岛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微信号:fac792。新浪微博@阿成Alan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