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普洱”江湖风云录,一个新的轮回开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普洱的地方就有茶局,

普洱茶的江湖,跨越时空,辗转轮回。

实际上,普洱茶之局,是在轮回中,滚动迭代,一路向前。

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总具有一些相似的规律性,一个行业周期,总要经历崛起、爆发、混乱、洗牌和重生在普洱茶的江湖,正经历辗转轮回后的迭代和重生。

我们听到了,江湖的风云,轰然变幻的声音……





一、平静下的骚动



2003年,普洱(思茅)是平静的。

2003年5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依旧不愠不火,尽管龙生公司的参评茶品被评为茶王,被茶商当场以1万元一公斤的天价拍走。

也仅仅是,引起了一阵骚动外,其余乏善可陈。

平静,出奇的平静。可就在这平静下,却有暗流在骚动。

就在这一年,冷清多年的金实茶叶市场的茶商们突然活络起来,纷纷跑到思茅来,这次他们不是要绿茶,而是要普洱茶,因为他们的台湾、广东客户指名要一家叫古普洱茶厂的普洱茶。原来,思茅古普洱茶厂的100克宫廷普洱茶,在2002年底的广州茶博会上拍出了16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自有中国茶叶拍卖历史以来的记录。

古普洱茶厂的这一小步,却成了普洱茶江湖史上的一大步,天价普洱茶的出现点燃了大陆民众追捧普洱茶的热情,特别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一时间,媒体的各种关于普洱茶的神奇话题,吊起了国人的胃口,普洱茶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曝光率最高的事物之一。

用现在的话说:普洱茶成了当年的响当当的“网红”

划时代的响雷,漫天炸响,一个“传奇江湖”,在中国特色式“网红经济”的发酵下,轰然拉开序幕......





二、一跃而起的喧闹



嗅觉敏锐的动物,总能率先捕捉到“猎物气息”的喷香。

一直在伺机而动的一批先行者,当“普洱江湖”开场锣鼓骤然响起时,瞬时惊觉,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然到来。

随着港台普洱茶热登陆大陆,广浙沿海一带的茶商、民间资本纷纷闻风而动,携资带器,剑指普洱。

而云南本土一批传统的江湖大佬,在安静蛰伏的懵懂中,就如突然间听到春雷的动物们,在“惊蛰”中猛然惊醒。

于是,以“下大中普”(下关沱茶厂、大益茶厂、中茶集团、普洱茶集团)为代表的江湖大佬,在外来资本的注入下,纷纷通过改制重出江湖;一些以前主要生产绿茶、红茶甚至做药的大厂,如龙生公司、滇红集团、龙润集团等,也不甘落伍,磨刀霍霍,高调杀入;中小茶企、草根茶商、散户作坊更是纷纷顺势翻腾,一拥而上。

由此,2004-2007年间“普洱江湖”的疯狂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奔袭。

一时间,群雄并起,门派林立,熟的生的,老的新的,方的圆的,象棋茶、生肖茶、奖杯茶、书法茶,产品形式林林总总,眼花缭乱;从店铺到商城,从批发到专卖,从茶楼到庄园,经营形态争奇斗艳,百花齐放。

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尽带普洱茶,普洱江湖,好不喧闹。




三、混乱与伤疤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行业的发展需要付出试错成本,从探索到崛起再到健康蓬勃,往往需要经历浴火锤炼。

在那个疯狂年代,凭一张棉纸设计图,经销商就敢向厂家打上千万元的订金;厂家的茶从厂里拉出来,还不到昆明,就在路上被抢完了;有厂家的操盘者说,什么代理制、经销制都过时了,现在我们玩的是分货制,按经销商人头、片区进行分货,厂家的茶远远不够卖,不够分;行业的热门产品一天一个价,甚至一天几个价,价格哗哗直往上窜。

行业一下就进入水流湍急的河道,市场似乎“形势一片大好”,需求似乎“绵延不绝”,厮杀于普洱江湖的各路英豪,均像炼就了“葵花宝典”一般,虚火越烧越旺。

“出来混,迟早总是要还的”。

2005年7月,一则在猪圈里发酵普洱茶的新闻传遍神州大地,尽管后来被证明是一则假新闻,但其背后映射出来的,是“普洱江湖”里的混乱和浮躁。

群雄逐鹿,其中更混杂着飞禽走兽,在追逐“赚快钱”的浮躁喧闹中,粗制滥造、贴牌仿冒、制假掺假,炒作跟风、以次充好、价格虚高...

一项项负面清单,每一项,都是冰冷的闸门,轰隆隆落下。

终于,2007年4月中旬,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下关茶价率先跳水,紧接着中茶、大益纷纷跟进。两个月后,伴随着普洱市的一场地震,似乎也引发了普洱茶市场的”大地震“,继各大品牌高台跳水后,几乎所有的普洱茶价格大幅下跌,一落千丈。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缺衣少食的大小茶商被冻得死去活来,市场到处哀鸿遍野,品牌茶企销量锐减,资本风光不再,市场的信心降至最低点,行业一度陷入冰冷的泥潭。

这是”普洱江湖“的转捩点,高峰之巅,飞流直下,跌至谷底。

前一刻,还是万般热闹,各种捧哏的人群,轰然散去,突然而来的,就是彻骨的冰冷,茶城无人光顾,茶店门可罗雀...

关店、倒闭,吞并、联合、没落,群雄分割天下,一个时代在混乱中,带着满身伤疤,缓缓收场。

江湖的风云,却没有停歇。




四、浴火重生



有道是,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不幸的是,当普洱茶大潮退去后,行业的绝大多数都在裸泳。

而一个时代的垂幕,往往也是另一个时代的新生。一个行业的新生,从来就没有颓废,唯有蜕变。

在”普洱江湖“大浪淘沙的浪潮中,总有一些力量,站在时代浪潮之巅,看到泥沙俱下,但浪头,依然席卷前行,势不可挡。

2008年开始,一批普洱茶企痛定思痛,率先蜕变,积极探寻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

先是大益,作为疯狂炒作年代的“替罪羊”,在08年充当了拯救行业的头狼,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彻底改制,熟谙市场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外来团队接管,带来了系统的行业外成熟运作经验,并通过斥巨资到央视上投放广告的品牌放大效应,使得大益不但很快摆脱危机,在极大程度上也重新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一时间“茶有益,茶有大益”之广告语,响彻神州大地,让无数茶商为之欢欣鼓舞,全国无数茶民纷纷投入大益的怀抱。

由此,普洱江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品牌诞生了。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普洱茶行业正式进入了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角逐时代。

紧接着,众多茶企纷纷主动自我救赎,不同以往的是,这一次,他们不再盲目跟风,更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行业的稀缺资源(古树茶、名山茶),2009年以来,古树茶、名山茶率先复苏,并在其的拉升下带动了整个行业加快了复苏的步伐,经过2010年西南大旱助推茶价,到2011年终于使整个行业强劲复苏。

普洱江湖,一个新的轮回开始。





五、群雄争霸



江湖之高远,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

与其说2011年是普洱茶行业的复苏之年,不如说是普洱江湖的更新交替,因为,此后的普洱茶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更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

真正的厮杀刚刚开始。

普洱茶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是行业之福,却未必是企业之福,企业一旦绑上了战车,就得勇往直前,很难调头,而其他黑压压一片选择专业化道路的战车集群,会裹挟着你一直奔跑,直到你车子无力前进为止。

2003年到2007年,行业的重心在于产品,那时只要搞到产品就能赚钱,搞到热门产品就能暴利。

2008年以来,行业进入了渠道战、特色产品与品牌战的阶段,资本雄厚的企业都投身于惨烈的大众渠道与品牌争夺。众多缺乏实力中小茶企、草根散户走上了特色之路,构建特色品牌、特色产品与细分渠道,其中的代表有文化路线、古纯路线、茶膏等深加工路线、网购路线。

自2009年起,行业就进入残酷的上游资源争夺战,也就是原料大战,因为谁控制了优质茶源地谁就控制了优质原料。

在历经”跑马圈地“的资源抢夺战后,我们看到:

从资源、原料、渠道、网络到终端、品牌、产品,从模式、战略、资本到管理、生产、营销,普洱江湖进入了体系化、多元化的群雄争霸时代。

无论是大益的品牌扩张模式、雨林谷茶坊的创新集合店终端侵略模式到澜沧古茶的文化营销模式、润元昌的产品力驱动模式;

从陈升号的资源地”承包老班章“模式哲哥的古茶树众筹认养模式;

从双陈的”仓储经营“模式到大圆的互联网+普洱茶+金融”;

“茶源地溯源系统、认证”“旅游+”的庄园模式......

迭代重生后的普洱江湖,交替间,已然形成群雄割据、精彩纷呈的格局。

重要的是:硝烟弥漫、日益固化

当然,这绝不是终点,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




六、刚开始的尾声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世界大同,惟变者强,唯革者繁荣,惟创新者生生不息。

发生的,已然发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没有发生的,充满各种可能,这才是重点。

    一起探寻未来普洱各种新的可能。世界那么大,何拘这一泡!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