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我国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章摘自《中国茶叶》2018年第1期  有修改删减


一 我国机械化采茶研究与应用现状


1

 机械化采茶发展历程

始于上世纪50年代;

1955年,开始研究采茶机;

1959年,采茶机的研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

1965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电动采茶机项目通过了国家一机部鉴定;

20世纪80-90年代,浙江等茶区的大宗茶机采取的成功;

至2014年底,全国采茶机和修剪机拥有量分别达到10.19万台和36.22万台,其中浙江省采茶机、修剪机拥有量分别为10321台、37558台,机采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顷


2

大宗绿茶机械化采摘的主要成效

      近30年的实践表明,出口大宗茶机采优点突出,效益显著。

(1)提高功效,增收节支

经1988-1991年浙江省规模示范应用表明,机采绿茶比手采降低采摘成本53.6%,提高工效15.4倍,鲜叶质量提高1个等级,每亩收益增加178.9元。

(2)适时采摘,保证品质

浙江的机采试验显示,机采芽叶完整率为65%,手采为50%;机采单片叶占11%,手采占20%;机采老梗老叶占8%,手采占9%;机采鲜叶的新鲜度明显比手采高。机采鲜叶加工的出口成品茶可比手采提高1个等级。

(3)减少漏采,增加产量

研究结果表明,机器采摘能使树冠面上的新梢几乎全部被采下,漏采率仅为3.5%左右。同时,机采茶园新梢密度增长较快,如修剪得当,肥培水平跟上,可增加单位面积芽叶的采收量。



二 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的必然性


1

名优绿茶传统手工采摘已难以持续


(1)名优绿茶生产严重依赖于手工采摘

(2)采摘劳动力缺口日益增大

(3)受“采茶难”影响,企业效益和产业发展均受到显著影响


2

机械化是中低档名优茶的方向

(1) 符合茶叶生产发展方向

(2) 能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3) 可推动名优绿茶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化水平



三 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的实现路径


1

种植需与农机农艺融合

种植要满足机采作业需求,做到农机农艺融合。目前选择性智能采茶机暂时无法实现突破,要实现机械化采摘与传统加工技术体系的有机衔接,只有走“机艺配套”和技术系统集成的路径。

(1) 建设标准化机采茶园

机采茶园宜选择平地、15°以下缓坡或等高梯地,长势良好的条栽茶园,推荐株距30cm、行距150cm。茶树品种以发芽整齐、生长势强的无性系良种为宜。机采茶园树高应维持在60~80cm,行间留有15~20cm的操作道,每隔50m左右设一人行通道。同时,茶园要加强肥培管理。

(2)培养标准化机采树冠

机械化采茶要求茶树的采摘面平整划一,树冠有特定的、规格化的形状,新梢生长整齐、旺盛。

(3)提高机采作业技术

从当前来看,重点应是根据机采目标产品对鲜叶的不同要求,研究提出最佳机采适期、机采方式和机型,并加强机手培训,提高使用技术水平。


2

精制机械需与机采产品初精制结合


精制机械要满足生产需求,实现机采产品初精制结合。鲜叶大小、老嫩和长短不一,是机采鲜叶最显著的特点。通过改进过的采后设备处理,达到既满足机采鲜叶的加工要求,又符合名优绿茶品质特征的目的。


3

完善产品标准与茶品质评价体系


产品标准要对接机采特点,创新名优绿茶品质评价体系。

(1)科学定位名优绿茶及其质量

(2)修改完善采摘和评审标准

(3)积极引导绿茶品饮“茶水分离”

4

完善茶叶生产配套体系机制

促进种植加工专业分工,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机械化采茶是规模生产,必须与茶园种植、茶叶加工的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在名优绿茶主产区茶园经营集中度较低,名优绿茶加工机械“小(微)型化”的情况下,要有效推行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必须对茶叶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引导茶园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的专业化分工,为机械化采摘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基础。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