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百年茶园的守望者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老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宋代《东溪试茶录》这样记述建溪流域:“山川特异,峻极回环,势绝如瓯……群峰益秀,迎抱相向,草木丛条。水多黄金,茶生其间,气味殊美。”陆游在著名的《建安雪》中也写道:“建溪官茶天下绝。”如今,在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仍有14亩树龄超过140年的“矮脚乌龙”茶园。这片老茶园也曾经濒临荒芜的绝境,而让其再焕新生的,是已年逾花甲的黄美备。

       春光明媚的时节,67岁的黄美备行走在桂林村茶园小道,向游客介绍“矮脚乌龙”。走进东峰镇这片乌龙茶园,放眼望去,无处不生机盎然。


黄美备(右)为参观者讲述

闽台乌龙茶亲缘相依关系


       别看百年乌龙茶园不大,来头却不小。2007年12月,福建省绿化委员会批准东峰镇桂林村至今尚存的6090株百年矮脚乌龙茶树列入省级古树名木保护范围。

       1990年9月,台湾茶叶界名人吴振铎教授和大陆茶叶界经过缜密的科学考证,确认桂林村的矮脚乌龙茶园是台湾享有盛誉的“清心乌龙”和“冻顶乌龙”茶的祖籍园。1991年6月,南平地区行政公署、建瓯市人民政府、福建省茶叶学会特将该片茶园列为保护区。

       而此前,百年乌龙茶园因经营亏损,茶园抛荒。1992年11月,黄美备接手了茶园,当时他心里直打鼓,几天都睡不好。“一是痛心,古茶树奄奄一息,茶园一片荒芜;二是兴奋,那时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我下定决心要让茶园重现昔日繁茂景象。于是,我开始着手安排人员对茶园进行了锄草与深翻,又请人给老树刮去厚厚的苔衣,再将枯枝修剪。二次深翻后,用人粪拌油渣饼条播,10多吨油渣饼发酵时那气味好难闻,熏得人五脏六腑翻个转。在不懈努力下,茶园终于重现了久违的绿色,1993年春茶开采时节,虽然14亩茶园只摘到12公斤毛茶,但我从中看到了曙光。桂林村委出也了大力,鼓励我接着好好干,村里还开广播、办专栏向村民宣传保护古茶园。之后的4年,下肥、拉沟,不采秋露季茶,让茶力恢复,还从1500米外的溪中抽水浇园,硬是抗住了闽北罕见的高温干旱。几年下来,耗费了20多万元对茶树进行科学保护。”2009年2月,“矮脚乌龙”茶园被福建省农业厅、南平市人民政府列为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


来自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农会的林献堂(右二)与黄美备探讨提高乌龙茶品质的方法


       黄美备抚今追昔感慨万分,当时,省农业厅首席专家詹梓金、南平市茶协帮助制定管护、生产计划,使乌龙茶“走水”时的品相控制、“摇青”方式得到合理改进,百年矮脚乌龙茶的工艺得到大幅度提升,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并在全国名优茶评比和北京国际茶叶研讨会上屡次获奖。


       “加工茶的季节,一整天都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起早摸黑都要守在车间里。这么多年了,有人说我苦,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苦了。”黄美备说,“茶可感恩,茶可致礼,茶可结缘,茶可传情。与茶结缘,为茶辛苦操劳,一切付出都值得。”

(魏卓成  文/图)


本文首发于《福建老年报》第3001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