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不是《七月与安生》大家是否已经忘了安妮宝贝这位阿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第一次看到《七月与安生》是在2002年《告别薇安》里第18个故事,时隔14年看到地铁里《七月与安生》电影海报,似乎忘了全部情节,于是把小说重新找了出来,匆匆扫了几眼,翻了一路,也是一路白眼。


少不更事的女孩子总被几本言情小说骗过几次吧。是呀,但当年被安妮宝贝迷的五迷三道的事实始终都在。



那时候哪懂什么爱情更别说什么情爱,当年看到“做爱”两个字,虽都不知道其含义,但也会脸红心跳加速觉得兴奋无比吧,所以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安妮宝贝的书,可能代表着那个年代的突破,代表着一种的前卫的思潮。


早期文艺小清新如何装x可能就是买本安妮宝贝。立刻,和那些幼稚孩童(初中同学们)撇清关系,觉得自己清新脱俗到不行,暗喜自己已经是落入熟女界的精灵了(主动白眼),本能觉得虽然看不懂她文字里的但是至少我看了,看了就是懂了,买了就高级,所以这x就装成功了。


在她的书里,男人不叫男人,叫男子,永远都用「英俊」来形容 。女人也不叫女人或女孩,叫女子,一般喜欢光脚穿运动鞋,配上棉布裙(看起来及其性冷淡的着装风格),喜欢喝冰水嚼冰块,喜欢戴镯子。


所以安妮宝贝绝对是带我告别无知的童年,进入逐渐发现自我而深陷叛逆的青春期文艺启蒙老师。也包括审美和思考方面的影响,比如嚼冰块比如光脚穿运动鞋。比如性冷淡的着装风格。


她字里行间只有逗号,句号拼凑出的那些并不华丽的词藻,只有淡淡忧和伤。现在看来都觉得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咳咳。


关于电影《七月与安生》

直译过来其实可以理解为《绿茶婊和婊绿茶》的故事。


七月:我过着父母安排的规矩人生,按部就班的生活着。但是我骨子里的叛逆有谁懂!


安生:我纹身我喝酒我抽烟我流浪我可是我是好女孩。我不过是因为亲情缺失、邋遢平凡导致生活拮据等不到自己的爱情,但仍可以活得理直气壮。


安妮宝贝说,小说中的七月,不断在承担和接受,她有坚定的灵魂。安生与之相比,漂泊、逃避,是脆弱而透明的灵魂。小说里最后安生死去,表达的是一种她叛逆不容于世。七月存活,代表一种拯救。这是关于一个人的灵魂两面性,彼此对立抗衡的故事。


电影对原著做了一些改动,但在总体基调上与原著是保持一致的,即表达人对自身生命状态的觉知、挣扎与探寻。而并非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七月妈妈说过的一句话:“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都会辛苦,希望我的女儿会是个例外”。


而这个电影结局就是衍生了这个意外。


电影里,七月在孩子出生后大出血过世。安生独自抚养七月与家明的孩子,没有告诉家明。直到有一次在地铁上偶遇留下的那张名片。孩子打电话找到了家明问她的爸爸是谁。而直到结尾家明都不知道七月死了。而是一直以为像七月小说里写的那样她去流浪了。过她一直想要的流浪生活。

在出版的那本小说里,安生用七月的名字撰稿的。


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在那个人离开之后,把自己活成了她的样子。而安生是想在书里继续七月的人生,且完全不需要家明这个配角。


有一个关于难产的疑惑

电影结束后,给我留下最大的困惑是安妮宝贝在两千年写下这个故事,

在小说里,安生难产死了,七月和家明抚养了安生(和家明的)孩子 。


安生因为长期流浪身体状态很糟,所以难产这件事儿当时我就信了,还抱着小说哭了半宿,觉得特别惨,觉得生孩子好可怕,但是一点都没有遗憾。


而二十一世纪在电影里,出现了难产我真的觉得大bug,而且还是七月。我特别费解所以还一本正经的咨询了身边的急诊室大护士,她告诉我,如果在一家医院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绝对是大事故。医患关系是要上升到白热化的,一定会闹的不可开交。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安生表现的如此冷静,来做ending。


好的说完了


好久没有写了,还有好多话想说。

嘻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