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女人如何面对,沉重又奢侈的自由 | 观影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L'avenir 将来的事


今年奥斯卡提名的于佩尔《她》之外,另外一部影片。


女主人公是中学的一名哲学教师娜塔莉,丈夫也是同学校的教师,两个人就是普通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生活富足,平稳,各有志趣,也可以说波澜不惊。



家里满坑满谷的书, 两人在下班回家后聊聊工作。




女主的个性就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有很丰满的知性生活,所处可见都在读书,走路风风火火,略有一点不修边幅,生活中狂爱穿各种碎花裙子和开衫。



和孩子的关系也算融洽,当然有冲突矛盾,总的来说无伤大雅,在一个桌上吃饭,偶尔儿子也会反驳几句老妈。



女主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地铁上也拿着书看。



工作中也有成就感,有自己的得意门生,而且还很帅气。



为出版社编纂教材,当然,为了迎合市场,出版社希望做一些包装,女主自然而然是反对和排斥的。



女主有一个年轻时候美艳的演员老妈,性格抓马,饱受抑郁折磨,人生已经到暮年,会经常出问题,频频召唤女主,但这就是生活常态,不是吗?



女主的老妈很美,以前是个演员,即便疾病缠身,在女儿来的时候,还换上了心外套,穿着真丝睡裙,仪态万方,寥寥几笔,女主妈妈的形象也很丰满立体。



紧接着,丈夫在女儿的督促下,摊牌了,女儿先发现老爸出轨的。我挺喜欢她这老公,他先是说,我喜欢上了别人,女主说,这事儿你自己放在心里就好了,告诉我干嘛。他第二句就是,要要搬去和她住了,也算干脆利落。



两人分家,没有谈财产什么的,女主回家发现丈夫拿走了自己的书,正在碎碎念。



回去看到丈夫买的花也是心塞,直接端出去给扔了,这些细节都很真实。各种碎花裙子和开衫,稍显凌乱的头发,生活气息浓厚。



之前一直可以聊天的学生也准备搬去乡下。



但即便如此,情绪过后,女主依然认为,离婚对自己并不造成什么影响。



理由是

我有着非常充实的精神世界,

此言非虚。



但是,她最难过的是,布列塔尼的老房子,因为,那里对她来说意味着太多。



剧中反复出现,她觉得没事。这并不是她对自己一厢情愿的安慰,的确如此,但是一些空白,一些迷茫和重新排序,还是需要时间。



慢慢的,母亲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她的老妈一有事情就要打消防员电话。



生活一点点的,出现了塌陷。母亲病危了,她不得不将其送入养老院,嘴上说的这已经是最好的了,你知道花了我一大笔钱吗,转头又难过,那个死气沉沉的地方。



后来母亲去世,话说于佩尔演的片子里总有母亲去世的情节,而她都是超平静和淡定。不过,在母亲葬礼结束回城的公共汽车上,偶遇了丈夫和他的小三,悲痛再遭遇痛击,将那种悲伤到极致哑然失笑的表情演绎得出神入化~



静态的图片也演得真切,演技在线的于佩尔让你看得很舒心,情节很流畅,不会出戏,就一直平淡的旁观者女主的生活。



开始有一瞬间的迷茫



接下来,毕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生活忽然出现了很多空白,她开始梳理生活,包括一些细节。女主去乡下探望学生,听到学生车上的民谣,开始反思和丈夫几十年都听一样的唱片,同时接着感慨自己自由了。影片里,她的很多想法,几乎全部是通过和这位学生,或者说朋友的对话展开的。



当丈夫离去,母亲去世,儿女长大, 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不过和学生之间的寻常的哲学谈话,第一次被学生质疑了。这这部片子里,出现了叔本华,尼采,齐泽克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她们日常的谈资,但是对哲学话题并没有深入,但稍稍触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及知行不一的问题。



这次来本来人送猫的,但是因为和学生也谈的不愉快,本来计划要交给学生养的猫,又被一气之下带回去了。女主这个时候还处于一系列事件应激以及应变期。




一群学生们在乡下,过着有些嬉皮的知识分子生活。



接下来,生活的秩序感,又在一点点缓慢的回归。她做了头发,又有了妆容,人也似乎丰满了一些,服装配色舒适明快,很好看,很知性。



伴随着她的,依然是书本。



再次去乡下, 给学生送猫。整个人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猫是全片隐含的一个线索。



在乡下小屋的窗边,注视窗外。



回城之后,丈夫回来拿东西,她淡定的将他打发走了还说,你不能直接就这么闯进来,撞到我和情人在一起怎么办,收走了房子的钥匙,也没有让圣诞节女友外出落单的丈夫参加家庭聚会。



女儿生了孩子,她给小孙子送的哲学书。



全剧在哼着摇篮曲中结束。



这个结局被很多人认为是向亲情的回归甚至亲情的救赎,我不简单的这样认为,我认为是女主找回了自己生活的秩序,家庭和亲情当然是其中一方面。下面开始号主的唠叨影评分界线。


1、自由和自我

━━━━━━━━━━━━━━━━━━━━━━━━


这部片子,将来的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中年失婚的女知识分子的故事。L'avenir这个词在法语里面,意味着将来要发生的事,不确定性,或者甚至是,一种无常。编剧一连串絮絮叨叨慢条斯理的叙述将女主的生活一点点的撕裂,很快生活中的曾经最重要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剥落了。不再通过男性寻求满足,不再通过年龄获得热情,不再通过家庭填满时间,甚至,通过工作获得的成就感都打了折,年龄已经老去,那么,接下来的人生呢?


但女主最大的感慨是:我重新拥有了自由。虽然语气里不乏无奈和失落,但这似乎是目前最大的体会。


关于自由,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人生过半,被赋予这种“突然的自由”(不知怎么耳畔总是莫名想起那首突然的自我~)。自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部自主的身心和时间,选择。当忽然有一天,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时候,你想做什么呢?或者,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这突如其来的,奢侈的自由啊。


当然,我不希望女性同胞们碰到这种“自由”,我希望你们忙忙碌碌,工作生活,老公孩子孙子一辈子。但是,如果命运真的忽然赋予了呢?一个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女人也会倍感失落,一脚踩空的失重感。更别提那些一辈子都操劳在丈夫,孩子身上的中国女人,这几乎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由”。当然,中国新一代的独立女性越来越有自己完整的精神世界,但面临那种突然的自由的时候,无论如何也难以避免瞬间的跌落。


拯救你于这种失落的,只有平日积攒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自我。女主说,我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自我,拯救你的只有自我,从悬崖边将你拉回的,也只有自我。如果说枝繁叶茂的生活是人生,那自我就是树的脊骨,无论什么年纪,无论遇到什么,你可以迷茫,难过,跌落,但不会折掉脊骨,你会用自我,发展出新的枝繁叶茂。


丈夫出轨,学哲学的女老师和一字不识的家庭主妇其实面临同样的处境,失去感和失重感,生活的折断感,当然不可避免也有挫败感。学了满腹经纶,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认一字的农村老太太,却一样在曲折人生后,谙熟生活的哲学。这,也许就是,那些生活教我的事。


2、顺其自然的人生

━━━━━━━━━━━━━━━━━━━━━━━━


当有一天,你不再是妻子,母亲,女儿,甚至不再是老师或者其他,你是谁?当脱去了社会赋予的一层层角色的外衣,你是否还能找到自己?而即便是现在的你,是你主动成为的,还是你“顺其自然”成为的。我们这个社会流行“顺其自然“的人生”。你不得不意识到一些荒谬的事实,有的人终其一生不曾找到过“我”,幸运的是也不曾有过找的契机。幸运的生活轨迹无情的剥夺了他们挖掘“我”,面对“我”的机会。上学的时候上学,毕业了找工作,该结婚的时候结婚,结了婚,两个人的日子没有孩子怎么过?孩子轰然而至,当妈了你还想折腾什么?然后,你顺其自然,幸福的过完了一辈子。这是幸运的。


你人生的每一件事,是你要做的还是你被做的?我记得刘瑜有一篇文章起提到“让孩子出场”。当我们按部就班的上学,工作,结婚,之后,人生忽然踏入了一个“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的阶段”,这个时候,最通常的做法是“让孩子出场”,然后,你就又可以热热闹闹不去深究的忙完半生了。而即便孩子这件事,是“我”想要的,还是“”大家都生我也顺其自然生一个?其实没人去多想。而一旦这个“”顺其自然“”的人生被突然折断后,失重和失落感又特别的沉重和难以承受。


村上曾经有一段话这样写:或许世上所有人都几乎不追求什么自由,不过自以为追求罢了。一切都是幻想。假如真的给予自由,人们十有八九不知所措。这点记住好了:人们实际上不喜欢自由。


当我们日复一日生活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假如真的被赋予自由,你还是现在的你吗?其实很多人,或者说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爱自由,因为,你将肩负“”找到自己“以及”自主的探寻生活道路的责任”。而这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3、那些生活缝隙里的自由

━━━━━━━━━━━━━━━━━━━━━━━━


其实,我更希望在我们没有被赋予这种突然的自由的时候,也会有片刻,主动的在生活的缝隙里,挖掘出这种自由,挖掘出被各种社会角色掩盖的自我,主动进行所谓“自我意识的觉醒”,挖掘除了妻子,母亲,哲学老师,女儿等等角色以外,你还希望成为的人,做的事情。


有那么一刻,绿树,清风,草坪,五色的阳光,你穿着自己心爱的衣服,舒展着四肢,眯起眼睛;


有那么一刻,你独自坐在夜色繁华的高楼顶端,桌上你是最喜欢的佳酿,你穿着细吊带,端起酒杯,你没有再想起老公,孩子,孙子,你看到这夜色真美;


有那么一刻,你在家里穿着舒适的家居服,高高的绑起头发,屋子一尘不染,音乐是你最喜欢的,桌上的红茶飘着香气,你捧起一本书,那一刻,你只属于你自己。


有那么一刻,热爱写作的你噼里啪啦的敲着键盘,喜欢唱歌的你五音不全但却放声明亮的歌声,热爱旅行的步履匆匆的经过异地的风景,沉迷阅读的你深深沉浸在阅读一本书的快乐,影迷同学的你心满意足的看上一部喜欢的电影,运动的你跑步机上的汗水,你的兴趣、时间、做的事情和自由驰骋的思想;你的反思,体会,享受、成长,都在充盈着那个独独属于你的“自我”。



最完美的是,生活秩序井然,你在空隙里找到自由,找到自己。精神上的自由,个体灵魂的独立和丰满,让你在人生任何阶段,都能从容的面对自己,面对迎面而来的“失去”和“自由”。


4、你一辈子都是充满魅力的女人

━━━━━━━━━━━━━━━━━━━━━━━━


我喜欢这部片子里的女性感,女性并不是从少女,熟女,到老年线性的。而是在任何一个阶段,你都可能散发少女的笑容,熟女的味道,职业女性的知性,老年女性的从容。享受属于女性的人生。不像我们一般国产电视剧或者电影里对女性角色和服饰的特定风格(婆婆就穿婆婆的衣服,少女穿少女的衣服),这部片子里,女主从穿着职业装的女教师,到穿着开衫的妻子和主妇,到穿着碎花吊带裙的草地上阅读的少女感,以及夹着一支烟,轻轻吹出眼圈的熟女,在任何一个阶段,你都可以展示不同的性格侧面,展现不同的,但都同属于女性的魅力。


导演从来没有放弃女主作为一个女性的天真,可爱,知性,性感和魅力,没有对一个老太太进行“去女性化”,导演给了女主裸露的镜头,而在于佩尔的另一部影片《她》里面同样也是,60多岁的女性遭遇性暴力,导演也给于佩尔很多暴露的镜头,完全没有抹杀老年女人的性魅力,这也是很多国外影片让人很欢喜的一点,去年的《老炮儿》也挖掘了这一点(当然许晴同学可以说风华正茂),中年女性的熟女光辉依然充满魅力。



5、法式文艺片的探索性叙事

━━━━━━━━━━━━━━━━━━━━━━━━


现在开始越来越喜欢法国电影,虽然没有学过电影理论和手法,从个人感知来讲,如果说美国好莱坞大片倾向于“叙事”,那么法国影片则倾向于“探索”。叙事,那就是痛痛快快的给你讲一个酣畅淋漓的故事,情节曲折或紧张,矛盾突出,心被悬起,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帅哥美女,鲜衣怒马,大开大合,快意恩仇,你心满意足酣畅淋漓的从一个影片里出来;那么法国影片呢,你会发现他们的故事不是那么的清晰,对故事的矛盾和曲折没有那么追求,明明来一个大逆转,一般导演求之不得,完全可以抓住好好的渲染一下冲突,但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导演无意掉入叙事的陷阱。那种不痛不痒,但是又引导你一点点看下去的微妙感的把握,也许就是法国人一直追求的“高级”之处,即便是大的冲突出现,她们也让他轻轻落地。


丈夫出轨,她的难过节制,表情细微,总共的反应只有一句,我还以为你会爱我一辈子,我真蠢,并无没有什么其他。



帅气的学生一边散步一遍谈论着哲学,弹幕都在叫嚣男主上线,本来可以发生点什么狗血,情节轻轻落地,什么也没有。



克制,缓慢,琐碎,又要抓紧观众的注意力,这不仅仅需要技巧, 更需要细节,那些生活中平淡的,却揪心的细节,尤其抓紧已有阅历但也有耐心的中年观众的心,你必须抓住一点你什么。丰富的,琐碎的,轻轻的,摸到你的神经的细节。像这样的对话,莫名又精准。



阳光打在草地上,法式的取景和艺术,同样的田园,不像BBC的田园给你实实在在的壮美。法式的取景多了朦胧和模糊感,阳光斑驳,导演似乎在捕捉一些碎片的、不确定的东西,美好,明亮,静谧。




人到中年,生活的崩塌又重建,有痛苦,也有狼狈,但缓慢又温暖。衰老的是容颜,弥坚的是智慧;永不落幕的,是生活。


后记,这部片子的导演,是张曼玉的前夫的现任米娅·汉森-洛夫。有着女性导演独有的细腻,以及,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部女性电影。于佩尔的演技自然不用说,在整部片子里,你找不到于佩尔,你只看到一个中年哲学教师,她演这种中年女文青简直手到擒来,一点点知性,一点点大条,一点神经质。不过在这个片子里,导演或者编剧,没有去探讨女主的爱与性,我觉得多少有点缺憾。于佩尔另外一部大热的《她》被提名了奥斯卡,最近找了很多她的片子来看,忽然很喜欢这部,推荐给大家。以上。


其实题目应该叫:离婚,丧母,她依然活成了大写的自己。是不是?


就酱,么么哒


Vstyle穿衣打扮那点事儿

(ID:V-fashionstyle)

专注职场穿搭美剧剧评三百年~~~

博主是一个不定期更新的穿搭号,保证提供全网品味最好职场穿搭干货

值得守候和期待哦~~~~

爱时尚、爱八卦、爱美剧

Think smart, Look amazing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