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清代普洱茶贡茶的规格有357克饼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普洱府志》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刊本,卷八物产:

每岁除采办贡茶外,商贾货之远方。 按:思茅厅每岁承办贡茶,倒于藩库银息项下支银一千两转发采办,并置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承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

普洱茶最为常见的形式为357克饼茶。可进贡的普洱茶里边似乎并没有357克的规格?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有如下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从其中“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可知当时的圆茶(饼茶)确实是一饼七两,似乎与一饼357克不谋而合,但是参考当时的度量衡。其实差异很大。

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

清  


 1石 = 120斤, 1斤 = 16两     1两 = 10钱, 1钱 = 10分

   

1石 = 70800克, 1斤 = 590克, 1两 = 36.9克, 1钱 = 3.69克, 1分 = 0.37克

  

古今单位换算

关于秦朝制定斤两的十六进位制,还有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


 

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请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当于668.19克,隋末1斤相当于222.73克等。


 

古代一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钱”换算为“克”,人们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但实际上,这个换算方法也是有纰漏的。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

 

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


 

明清两代采用营造、库平度量衡制,一斤仍然是十六两。清康熙帝颁布的《御制数理精蕴》中对度量衡详加考订,并用万国权度原器与营造尺、库平两进行校验。当时的一斤相当于公制596.816克,而一库平两=1/16斤,约合37.301克。

 

《普洱府志》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刊本,卷八物产

每岁除采办贡茶外,商贾货之远方。 按:思茅厅每岁承办贡茶,倒于藩库银息项下支银一千两转发采办,并置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承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

 

按照当时的计量单位换算:

五斤=2984.08克≈3㎏ 

三斤=1790.448克≈1.8㎏ 

一斤=596.816克≈0.6㎏

四两=149.204克≈150克

一两五钱=55.9515克≈56克


 

所以当时的贡茶并没有常规的357克七子圆茶。



欢迎订阅简一茶坊公众号。

○点右上角→关注→分享到朋友圈

○搜索微信号 jianyisifangcha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右上角,查看历史消息关注往期精彩内容。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