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天际线后的大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昨天,有朋友告诉我,想寒假带孩子去马尔代夫——那是由一群小岛组成的陆地面积仅300平方公里的亚洲最小的岛国。

马尔代夫


我知道的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度假天堂近些年许多国人都去看过那里美丽的沙滩,享受过那里微拂的椰风、湛蓝的海水。


马尔代夫 狄娃岛度假村(前白沙滩度假村)

马尔代夫“海洋之花”


记得看过一篇网媒报道《爱尔兰时报》(2013年)7月29日文章载:自从获得通过后,162个国家将海洋切割成不同的专属经济区,其中英国、。


马尔代夫=中国?!


首先我不确定这个结论,西方媒体是怎么得出来的,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多高。但是的确让人看着憋屈。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近3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怎么会排到马尔代夫之后?!但细看近来如暑气沸腾的新闻,东海、南海,纷争不断,一些用基本历史地理常识(首发命名);国际法原则(大陆架延伸)来判断,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被一些别有用心的“邻邦”纠缠后就变成不可开交的问题,甚至国际争端。令人匪夷所思!


例如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琉球海沟以北,有一个600年前中国海船和渔民就经常路过并标名的小岛——“钓鱼屿”[1](今称:。它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而今天,日本以所谓1884年古贺辰四郎首先发现为由,又借吞并琉球群岛为基准,加上《旧金山合约》的私相授受,妄称这个中国命名,海上坐标了600年的岛屿并且一向精于收集中土古籍,以学术研究严谨著称的日本史学界也集体失明,恍若看不到600年来充塞眼目的大量记载有中国钓鱼屿的古代文献。唯一的一位值得尊重的看破、戳漏的京都大学教授井上清[2]因说了真话,却受到其族类的威胁。这岛国所谓诚实认真严谨负责的民族自豪优越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洋好像离国人越来越远。看海,成为许多人所谓见世面的追求。而实际上中国人曾经在历史上比任何民族都更亲近幽蓝无垠的大洋。史前亚洲人越海迁入美洲,已经成为神话和传说。秦汉唐宋的蹈海通商,使丝绸、茶叶、陶瓷可以远播异域,换回如潮白银。


1404年,正月初一,一位生于云南昆阳和代村的名叫马和的回族太监,被大明永乐帝御书赐姓“郑”


明成祖朱棣(永乐)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他率领208艘舰船,27800余人,出苏州刘家河,首下西洋,至1431年(明·宣德六年),七入洪涛巨浪,史称“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带给海洋另一端世界的是中土大明丰盛的物质文明和今天看来没有任何意义的“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3]的皇威玺书。

明帝国版图


七下西洋,每次200多艘巨船,27000多名船员,这是19世纪之前人类历史上进入大洋深处最庞大的舰队。

郑和下西洋 船队


无论郑和是领密旨出洋缉搜建文帝,还是弘扬大明皇威于天下,中国人对海洋的熟悉和驾驭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149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西班牙哥伦布船队,水手90名,轻帆船3艘。1497年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葡萄牙达·迦马船队,船员160人,帆船4艘。1519年环球航行的西班牙麦哲伦船队,船员265人,帆船5艘。长时间海上生活,没有蔬菜补充,缺乏维生素会引起坏血病,导致死亡,西方海洋探险因此而死亡者甚众。坊间传诵,因郑和舰队里有携带大量豆类储藏,用豆发豆芽,确保新鲜蔬菜的供给,所以没有坏血病的流行。因为郑和舰队庞大,且船体恢弘,大型宝船以今天尺寸折算,长约151.8米,宽约61.6米,且有专用粮船随舰队补给。

郑和宝船


所以可以想象,以中华博大渊远的饮食文化,回族的郑和,肯定在船上携带了大量的豆储和干菜。豆腐、豆干、豆筋、豆皮、豆浆等豆制品和豆芽,干笋、干菌、干菇等应该是这位舰队统帅的日常食材。加上明代已经流行的绿茶。这些饮食习惯确保了,万人舰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成为这航海创举成功的基石。

豆腐

豆筋

豆皮

豆浆

黄豆芽

绿豆芽

干笋

干笋

干菌

干菇


确是“民以食为天”!


遗憾,1447年(明·成化十一年),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奏议:“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旧案虽用,亦当毁之,以拔其根。”[4]尽数焚毁郑和下西洋图藉档案。

郑和下西洋 剧

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


此后500年,中国与海洋无缘矣。

 

(记于2013年7月31日)   

附记:

此稿写于2013年7月31日,印象中是一本杂志约的稿子,后来可能涉及历史审查问题而没有刊发。近日查对稿档时,翻出此旧文。想想今夏“闹剧”的波涛,中国南海岛屿建设。此文好似仍然不算过时,今刊布一览。


2016年11月27日    

本文图片采集自网络,谨致谢忱。


[1]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鲍德里氏图书馆)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

,刊发在日本历史学研究机关刊物《历史学研究》)专论,。

[3] 《郑和家谱·敕海外诸番条》,李士厚《郑和家谱考释》1937年。

[4]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点击标题阅读相关文章

遣唐使眼里的大唐之美(珍宝Ⅰ)


征文与投稿

我们希望聚合有生命力的与艺术、收藏、历史研究相关的原创思想观点、有独特视角的学术见解,所以特别开放原创内容投稿通道。尤欢迎观点新颖、论证缜密、文字精炼、引注完整的研究佳作,务求恪守学术道德,谢绝一稿多发。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wymuseum@163.com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民族精粹

历史|传承|文物

鉴赏|品味|文化


博物馆开放时间


周二 周二至周日 09:00-21:00,周一闭馆


地址


深圳市龙华新区梅龙大道与东环二路交叉口龙华文化中心三楼


电话


0755-81781731


望野博物馆


   微信ID:wymuseu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