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空山流 · 普洱美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 * * * * * 


— 1 —

任何一个领域,出现流派分支,一定是其发展趋于成熟的表现。如太极拳分出“陈氏”、“杨氏”,合气道分作“本部”和“养神馆”,古琴弹奏分为“广陵派”、“九嶷派”,等等。

流派的出现其本质就是“裂变”,好比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却不会保持完全的一致性。而这种差异则导致了一部分细胞最终裂变为四肢与骨骼,一部分则衍进为内脏和大脑。最后当你呱呱坠地,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件完美的作品。

回首当代普洱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在生产阶段的“裂变”从未停止:以“中茶(昆明茶厂)”、“大益(勐海茶厂)”为代表的元老级品牌,以及从这两个老厂分流出的个体所建立的新品牌如“国艳”、“老同志”、“大滇号”等(现在已经不新了),你可以清晰的溯源出哪个是“中茶系”,哪个又是“大益系”,虽然他们的产品已不能相提并论。

经过了几次的起起落落,普洱品牌的这种裂变一直在继续,市场也在进行着各种细分。但这个热热闹闹的衍进过程并没有传递到最后的品饮阶段。

或许是品牌的裂变过程消耗了太多的精力,也或许是之前对普洱金融属性的炒作导致人们并不太关心它最终的品饮表现。但无论怎样,——茶,是要喝的…… 

— 2 —

是啊,茶总是要喝的。但,你泡对了吗?

无论你是茶艺师还是自己随手一泡,你是否了解普洱茶的冲泡要点?如果你认同绿茶与乌龙茶的冲泡方法存在差异的话,那么普洱茶的冲泡将注定拥有更鲜明的特点。不了解这些,你很难泡好一道普洱茶。

人们经常把一道茶不知不觉地泡出了不同的表现,却无心洞察其最本质的原因。

在理念层面的“空对空”交流通常都会得到双方一致认可的结论,而一旦落实到冲泡品鉴,则会有至少一半的人感觉与自己想象的口感相差甚大,——对,自己想象的……

所以,不建立一个标准的冲泡品鉴方式,不存在真正的交流。 

— 3 —

过去的30年,国人的恩格尔系数持续走低,伴生的结果就是“消费升级”。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逐渐开始追求品质。而追求品质的前提则是要知晓“何为品质”。一个简单的爱马仕、LV的包包不能代表品质,因为没人会趴上去仔细辨认那是不是高仿。但茶就不同了,在茶汤入口的一瞬间便高低自见。当然,对茶的品鉴能力存在着一个门槛儿,也恰恰是这个门槛使得你拥有品鉴能力的同时也拥有了品质。追求品质本身就是对美好的向往,它内在而个人。一旦经验到过种美好,你便会顿悟生活的意义,——从此踏上美好的“不归路”!而茶,则是我带你迈过这道门槛的工具。当然,我这里特指的是普洱茶,因为在所有的茶类中它最复杂。 

— 4 —

综上所述,“普洱品鉴时代”已经到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认知普洱茶,推广普洱品鉴文化,为普洱行业的良性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决定特此创立“空山流”

首先,我们将所有“关于普洱茶美好本质的探索与研究”统称为“普洱美学”。

“空山流”则是建立于“普洱美学”这片辽阔大地上的首创流派。以研究推广“普洱冲泡技法体系”与“普洱品鉴与审美教育”为核心内容。

“普洱冲泡技法体系”是以“普洱标准冲泡技法”为基础参照系衍生出“普洱个性化冲泡技法”与“普洱艺术化冲泡技法”两个系统,并以此“三驾马车”来打造“普洱冲泡品饮阶段”的系统工程。

“普洱标准冲泡技法”基本包括“普洱标准品鉴冲泡技法”与“普洱标准选茶冲泡技法”两类,主要针对茶款品鉴与大量茶样筛选两种情况。

标准的建立一定是基于“可对比性”的,而“普洱标准品鉴冲泡技法”则同时满足了4个维度上的可对比性:

不同茶类的对比、不同茶区相同级别的对比、同一茶区不同级别的对比、同一茶款不同年份的对比。

也只有能够同时满足这4个维度上的对比性,才能称得上是“好的标准”。具体内容可参考《普洱标准冲泡技法 1.0》

“普洱个性化冲泡技法系统”,主要是在“普洱标准品鉴冲泡技法”的基础上,针对同一款茶,基于自己对茶性及汤感表现的理解,通过调整冲泡手法、冲泡器具、冲泡用水等,来实现自己对这道茶的诠释。同一款茶不同的冲泡方式你会感受到多种的汤感变化。

“普洱艺术化冲泡技法系统”,将不再局限于特点茶款。而是根据个人的审美追求,调配两款或多款干茶为一道,并在预处理、器具、用水,及手法上进行控制,以实现特定汤感意蕴的表达。这或许是美食之后的又一种“味觉艺术”。

冲泡与品鉴分别是硬币的两面,而品鉴这种味觉的体验则是非常个人化的,很难确立一个量的概念,所以我们将尝试搭建普洱品鉴的“标本系统”,这是参照考古领域的“标型学”建立的。比如产区特征汤感标本,年份仓储汤感标本,以及等级工艺汤感标本等。空山流的普洱品鉴认知体系将依此得以建立。

对于普洱的品鉴最终也会分为“可描述部分”与“不可描述部分”,而“不可描述部分”显然已经上升到了审美的层面。

对于审美层面我们将遵循古代文人士大夫阶级对于茶的审美理解:茶之至高境界是可以用来诠释中国传统哲学、体悟儒释道精神的。

我们也会使用同样可以诠释中国传统思想的艺术形式来进行类比参照,如书法、音乐、绘画、诗歌、文学等。而这一切的审美都是以冲泡技术与品鉴能力的掌握为基础的。

以上便是“空山流”普洱美学的基本构架。我会本着交流分享的原则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逐步在“空山茶话”发表,比如一些新的指标参数等,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普洱。

我知道,并非所有人都愿意让我把普洱讲明白,因为那会动摇他们的既得利益,但时代的车轮并不会为谁而停下,——毕竟我们要对手里的钱负责,对喝到嘴里的茶负责。所以,我愿意成为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也知道,这篇文章一旦发表,便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老规矩,请先研究我的理论与论据,如果无法驳到我的理论与论据,请不要单纯对我的结论指手画脚。谢谢!

当然,我更希望能有与我一样热爱普洱的同道对某些特定问题展开建设性的讨论。

一些研习茶艺的前辈或许会发现,“空山流”普洱美学与茶艺并不矛盾,反而是最完美的互补,——一种形式上的外在的美与一种体验式的内在的美,完美的结合。

放眼世界,日本茶道的表千家、里千家流派,海内外两支的潮汕功夫茶流派,而大陆主流茶类也应该出现一个流派了。“空山流”应该是普洱领域里创立的第一个流派,也使未来流派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恕我斗胆,创立“空山流”普洱美学。

我是空山 这里是空山茶话

丙申年九月十六  

 


 

“可遇空山”——最具专业气质的普洱品鉴学堂

微信  ym258153420

电话  13582020131


 


专注“普洱品鉴与审美”

学习一种思考的方式

认知一种感知的深度
· 空山茶话 ·

普 洱 究 竟 所 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