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灵 编辑/熊杨珺
一段历尽艰辛的过去,
也许能造就荣辱不惊、
洗尽铅华的现在。
双十一刚刚过去,成都顺福铃的订单热度却丝毫没有退却。
成都顺福铃总经理陈彪发来一连串数据后,还附上了一段话:前几个月,顺福铃单月销量连续排名第一。
虽然没有看到他端着普洱茶,站在窗台边露出满意笑脸的场景,但小编知道,陈彪的潜台词是:今年也许有希望蝉联江西五十铃总销量优胜奖。
实际上,注重细节的陈彪基本不会让你看到他得意的笑,在最初见面的那个下午,他曾反复强调:“我还是个学生。”
这是一段非常励志的过往。
2007年3月,简阳人陈彪退伍返川,进入四川江铃做销售员。与很多企业一样,四川江铃青睐退伍军人,看中的是纪律性和执行力。
26岁入职销售行业,而且还是个实习生,有点晚。白天,陈彪骑着朋友资助的自行车,兜里揣着朋友资助的手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这5个城区轮流跑,天天上演“千里走单骑”;晚上,他躺在床上,琢磨着600块钱工资的分配,房租、吃饭,钱不够了还得找媳妇要。“那时候想法简单,但就算是为了混口饭吃,也要认真吃好。”
做销售需要变通、要圆滑,但在陈彪身上,军人的隐忍、执着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2007年12月,刚过实习期的陈彪用车轱辘转出来47台订单,并且在江铃汽车半年度的销售比拼当中,拿到销售精英奖。“当时去南昌,领了奖状,还发了件衣服。”耙耳朵陈彪笑言,“钱归老婆管,日子更红火。”
2008年1月,四川江铃看陈彪零售做得巴适:得,做批售专员吧。老业务员分给他两块最难啃的骨头——、铁路。
至今,在陈彪的朋友圈里,铁路等系统算是交往最深的。平时路过某个客运段,进门有人喊“彪哥”,坐下能上一杯好茶。
不用惊讶,陈彪说汽车销售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业,你能坚持下来,也会累积这样的人脉。成都市710个),20多个客运段,全跑遍。就算换上了电动车,每天也要充两次电。
陈彪清楚记得第一大单的波折。
紧接着,铁路系统也签下26台全顺工程车。
风生水起的业绩,伴随着事业的升迁。
2010年,陈彪升任批售经理
2015年任品牌经理
2016年1月开始,负责江西五十铃品牌
陈彪却说:“做批售更好玩,再让我做十年也毫无压力。”
“看到客户在忙,一定不能打断,哪怕等。”与陈彪面对面两个小时的交流,几个年轻业务员轮流在门口“罚站”,一堆报表等着签字。“他们不敢敲门,因为你可能决定着几十台、上百台订单。”
细节有多重要,陈彪说有两个深刻教训让他一辈子都不敢忘。
某单位领导看中一款全顺,提出座位、布局的改装要求。陈彪轻车熟路准备好材料请领导过目。不曾想,这位领导看到配置、报价后眉头紧锁:“小陈这里好像不对呀!座位减少了,怎么每台价格还加了800块?”
陈彪拿过材料一看,糟了,这是常识性错误,自己想当然了。随后立马拿起电话向工厂核实,并向领导坦承自己的失误,承诺重新报价一定比原车价格更低。幸好,这单生意最终成了。
另一个教训用“血与泪”形容都不为过。考虑到背景不可描述,这里用一段对话,各位自己体会。
“科长?房间里有4个人,没有什么王科长!OUT!”
最终,这个被陈彪称为囊中之物的订单飞了。“后来才知道,4个人当中,只有一位是正科,而我要找的是副科。”
陈彪形容,“几十台轻卡改装装备车飞单了,损失好凶哦!”
痛定思痛,担任品牌经理后,陈彪决定把细节做到极致。
江西五十铃品牌8个销售顾问,陈彪一个一个地过:
●拜访客户怎样打电话、怎样敲门;
●宴请客户怎样点菜、怎样排座次;
●对待大客户,怎样实施策略、怎样跟踪,遇到变化怎样调整方案
……
任务精确到每个人每天跑哪个单位。
另一面,陈彪将mu-X、D-MAX、瑞迈三款车型行业客户作了进一步细分,从客户需求、购买能力等细节入手,逐一攻破。
“为什么抓行业客户,因为行业客户越多,续购就越多,我们的活体广告也就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陈彪点明了做好批售业务的本质。
与此同时,成都顺福铃的分销覆盖面也由原来的石油、林业、交通、中铁向着各级县网渗透。“今年的方向是农副产品行业。”陈彪希望将来通过细分市场,把渠道与展厅销量比提高到七三开(现在是四六开)。
“做品牌管理,单靠执行力强是不够的。”
陈彪说不止一次被黄琳(怡和集团总裁)批评,“从批售转型过来,还缺乏整个公司经营层面的全盘思考。”黄琳曾说过,做好批售,销售数据确实好看了。但要成为先进的企业,流程、客源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最好。"
“刚做品牌的时候,我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利润、负债、现金流……尽管关系着企业的运营能力,但对于陈彪而言,就是一大堆数字,一头雾水。
“这个时候执行力就不管用了。”黄琳从理念上引导,王海斌(怡和集团成都运营中心总经理)从细节上言传身教,陈彪则化作学生模样,从财务报表、客源、售后这些点滴学起。“600块一个月的日子都熬过去了,这点困难不算什么。”
每天,陈彪都要花一点时间与自己独处一会,思考下一步的动作。怡和集团给陈彪制定的销售目标比工厂要高一些,但他思考更多的是黄琳要求的“先进的企业”。当问及这条路怎么走,陈彪留给小编一个不卑不亢的背影:
“当年起点低,
手脚并用,奋力向上,
只是为了混口饭。
多年过去,
吃过亏、飞过单,也享受过同行的瞩目,
如今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商道》往期精彩内容】
觉得不错,请点赞!↓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官方微信:JianglingGrou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