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外地鱼友游记| 参观惠安女民俗村、蟳蜅村,一段相当有趣的经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正文

惠安女民俗文化村,在泉州惠安县大岞村,这里是惠安女原始发源地和聚居地。

惠安女是福建省惠安县惠东半岛的一个特殊族群,主要分布在惠安东部的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等地,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几百年前,她们就生存在这里,头上戴着花色头巾和黄色的斗笠,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被称作“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闻名海内外,更以勤劳俭朴、贤惠善良、吃苦耐劳的美德著称于世。

在民俗村,惠安女穿着传统服饰,烧制当地的小吃点心。

惠安民俗村里的博物馆。面积只有三室两厅民房大小,里面有几个惠安女人物模型,一些文字说明牌,一个柜子,几张桌椅,两张床,还配备了一个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每人收费10元进行讲解的工作人员。


小儿媳妇做了充分的功课,我们当然不需要她的讲解。


站在床边的惠安女,听见我夸她漂亮,回过身去,拿起放在床上的一个小篮子,熟练而机械地摆了个姿势要与我合影。

惠安女的银质腰带很有特色。


博物馆外,摆着一长溜的渔网,我问站在旁边的惠安女,这些渔网是用来下海捕鱼的吗?她笑着说,“不是,有摄影队过来,我们就织渔网”。


阴天,使得崇武海岸线并没有体现出全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的风采。

起风了,小儿媳妇领我们四位老人进了避风的茶室。小儿子亲自为我们演示如何泡铁观音,洗茶后,茶汤香气袭人,他给我们每个人倒一小杯,让我们先闻茶香,再慢慢品茶。茶壶里只剩茶叶,他说现在不能往壶里加水,茶的叶子全伸展开了,再泡就没有香味了,要等喝时再泡。果然,第二、第三、第四泡,仍然清香回甘,口齿生津,就这样我们四位老人边喝茶边聊天,边吃当地的点心,倒也逍遥自在。旅行不就是换个地方生活吗?

小孙女好像有用不完的能量,爬上爬下,玩沙、捡贝壳,荡秋千,一刻不停。


在海滩,小孙女玩得兴致勃勃,她捡了好多贝壳,并一一装进她的“万宝袋”。当她看见我门时,跑到每个人面前,小心翼翼地从她的“万宝袋”里拿出小贝壳,献宝似地说,“这个送给奶奶,这个送给婶婶”,我们望着她那虔诚的眼神,纷纷回应道,谢谢,我们会好好珍藏的。

湄洲女、蟳蜅女、惠安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后两者都在泉州。


蟳蜅村是位于泉州丰泽区东海社区的一座小渔村。这个小渔村有两绝,一是用蚝壳造的房子,二就是蟳蜅女头上插戴的花和象牙簪。这里居住的基本都是古代阿拉伯人的子孙,古代中亚妇女“戴簪花圈,插象牙筷”的习俗反而在遥远的东亚保留了下来,这也是古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明证之一。

来到蟳蜅,走在大街上,果然看到很多头上插花的妇女,而且越是年老的妇女插戴的花越多越鲜艳,难得看到几个年轻的女孩,反而仅仅扎着简单的马尾辫,看来这样的习俗,并不是很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

泉州蟳蜅村的另一绝——蚝壳厝,也叫蚵壳厝  ,就是用蚝壳造的房子。古时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蜅起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岸,然后再到非洲北岸卸货。空船返航容易翻船,船员就用蚝壳压仓,带回泉州后,废弃的蚝壳被丢在岸边。,东南沿海的百姓深受其害,就想到用成本低廉的蚝壳,混合海泥、石灰浆等建筑材料造房子。蚝壳便宜,大而中空,砌在墙里,冬暖夏凉,而且不怕虫蛀,隔音效果极佳;更有一种说法,蚝壳 厝的墙体坚固到可以抵挡炮的攻击,所以沿海民间流传有“千年砖,万年蚵壳”的俗语。

时光荏苒,现如今的蟳蜅村,已经很少能找到还有人居住的蚝壳厝了,大部分已经頽圮在老去的岁月中,如今也有人为了开发旅游的目的,在新造的民居外墙贴满蚝壳,这样也好,蟳蜅村的往事应该不会随风而逝在历史的烟尘中了。

这间蚝壳厝门窗基本完好,没有坍塌,外面还停放一辆自行车(也许是共享单车),可能还有人居住。儿子驻足凝望,古老的蚝壳厝呈现的是历史的厚重,自行车则带给这里的人出行快捷方便,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一路走来,小媳妇一直是我们的导游,讲解我们所看到的一景一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历史上曾发生的故事。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真是文化之旅。

这些蚝壳措让我们看到了蟳蜅村的历史,看到蟳蜅女对家园艰难的守候。说来也真奇怪,在蟳蜅村我们几乎没有看到男人,他们或者出海捕鱼去了,或者下南洋、或者到国内的大城市打工去了?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对渔女的敬佩油然而生,从历史到现在,她们是家乡的建设者,是家乡的守卫者,是闽南沿海地区的中流砥柱。


在过去的岁月里

闽地海边的女子顶起了半边天

也不怪乎能让世界了解并敬佩!


来源:鱼友半朵幽兰投稿、部分网络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