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健康天气渐凉,这种病缘何盯上了二三十岁年轻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小贴士: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各类疾病中,脑血管病已经升为第一位死因。进入深秋,天气渐冷,脑卒中也开始进入高发期。我省脑卒中发病人群虽仍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但由于吸烟喝酒、缺少运动、生活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患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

这几个方面成患病危险因素


“我们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中,脑卒中病人所占比例高达60%至70%。”据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夏成雨介绍,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内的一组疾病,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5%,存活者中90%有不同功能缺失,患者可出现偏瘫、半身麻木、语言障碍、口舌歪斜等症状,甚至会继发癫痫、血管性痴呆、抑郁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且复发率很高,给患者造成很重的经济负担。”


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长期大量饮酒、肥胖、缺少体育锻炼等。据统计,临床上约九成脑卒中患者都曾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在我国,有糖尿病人近1亿、高血压患者2.2亿、血脂异常者2亿、超重与肥胖者2.4亿、吸烟者3.5亿,脑卒中高危人群数量惊人。


“目前,患者虽然仍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但已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接诊的二三十岁年轻患者越来越多。而在十年前,极少会看到这么年轻的患者。”夏成雨表示,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吸烟酗酒、运动量少、高热量饮食、过度熬夜、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现代年轻人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嗜酒肥甘,导致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高粘血症的人数增多,而这些都属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这2个误区“真要命”


省卫计委的一项数据显示,我省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25.4%,这意味每4个安徽人里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而其中,几乎有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重大疾病发生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夏成雨说。根据调查,在确诊高血压的患者中,治疗率不足40%,控制率不足10%。


确诊高血压后却不接受科学治疗,是让大夫最头疼的。确诊后不坚持服药、服药后就高枕无忧地乱吃乱喝是最主要的两种认识误区。高血压是一种终生性疾病,病人一般需要终生服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根治高血压。但很多人或者用药比较随意,或者认为是药三分毒,服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血压恢复正常,就以为不需要用药了。“其实,通过服用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正说明治疗方案是对的。一旦停药,血压会再次升高。如此反复,造成血压波动,会加剧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反而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夏成雨说。


与老年患者较重视自身健康不同,年轻人往往仗着年轻体壮,对自身亚健康体质中隐藏的危险因素常不能给予充分重视。“年轻患者往往都是直到症状非常明显了才去医院,此时病情往往已较重。很多人确诊后,又自认为吃了药就万事大吉,吃东西重盐重油、熬夜缺乏运动,恶劣的生活习惯导致病情加重。”夏成雨强调,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史的年轻人而言,更要注意通过定期体检等方式监测自身健康状况。



做到这5条远离“脑卒中”


虽然脑卒中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但绝大多数脑卒中都可预防。


夏成雨说,控制血压、戒烟限酒、平和心态、多做户外运动,保持健康有规律的生活,辅以药物控制,90%以上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在有早期症状时及时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和治疗,也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脑中风患者发病后的4个半小时是抢救黄金期,超过这个时间将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如果一旦周围有人出现有语言障碍、单侧肢体麻木、单侧视力丧失、突发性头疼呕吐一小时之后仍然得不到缓解等症状,一定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常欢欢/制图


同时,脑卒中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在前6个月内较为显著,6个月后往往进入一个恢复平台期。因此,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患者生命体征已经稳定,病情不再进展的48个小时后即可开展,早期及时的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为患者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有效预防脑卒中:


一、 首先要戒烟,其次控制饮酒,习惯喝酒的人群应控制在一天不要超过一两。


二、 饮食方面要保证一日三餐正常规律,按时按点进食;尽量吃低盐低脂的食物,少吃动物脂肪,及时饮水,绿茶、蜂蜜、牛奶、豆浆、骨头蘑菇汤等均可适量饮用。多吃蔬菜瓜果、五谷杂粮,蛋类及海产品则不可缺少。


三、 生活作息要规律,保证足够睡眠时间;应尽量保证每日午觉时间,最好半个小时为宜。


四、 运动也是不可忽略的,可饭前饭后散步、周末徒步等。


五、 此外,生活工作中应尽量保持平和情绪,避免过度紧张或劳累,避免过度用脑,注意劳逸结合。



记者 王慧慧

本期编辑 许忠德 马珺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