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年轻人,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年轻人,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

而非焦虑时光。

你做三四月的事,

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公众号了,因为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是,我大四了。另一个是,我来老挝工作了。这就说明,整整一年的时间,我要徘徊于三地之间,几近每个月需要回国一次,返校申请实习假,除此之外,还得不定期去马来西亚出差。相当于,我的脑子要连续不断地转换于几个角色之间。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我完全跳出了原专业,现在在万象,引进一个全新的马来西亚教育项目。整个系统由我来协调学市场、学管理、学分析、学教授、学出纳、学装修,说真的,什么都得学,别人学四年的理论知识,我得套进系统,速成、并运用出来,并管理着至少大4岁的人们。有时工作刚结束,学校的事又不断涌现。学校的事终于解决,又得接着工作。


       就算偶尔有些灵感,却没有强烈想要提笔的欲望。毕竟实践过程中,累是肯定的,我不愿传播太多负能量,而是希望项目完成的那一天,再分享出来。



       说实话,有很多瞬间,我的脑子几乎是爆炸的,成年人的日子真没我想象的那么容易。现在写出的文字是内心感受的万分之一,真实付出的辛劳,和承受的压力,是很难发散出去的。


       每天睁眼,一个接着一个问题,以前觉得什么事不懂,丢给爸妈就行了,有关系,有依赖,早晚会解决。现在什么事不懂,就得硬头皮去学,去问,去弄个通透,系统就摆在哪里,没什么关系网。自己不解决的话,问题还是问题,并且它永远就在那里。 但换个思维来想,这样相对公平,历练比较大,也是我一直寻求的环境。



       其实一直硬撑着我的有两股无形却巨大的力量,一个是来自父母对我决定的支持。从去年我开始工作起,每天早上起来上班,有时一百个不情愿,累,太热,下雨,没车,起床气,快迟到……都会造成我一万个偷懒的理由。但妈妈每天早上都会准时给我发短信,问问我有没有起床,夸夸我(虽然有时候真的没什么夸的,词穷……),或者是煲点心灵鸡汤给我喝,让我像打了鸡血一样前行。面对新事物或是任务,我胆怯,我不情愿,或者做错了,他们不是那种一丁点就觉得你不行,或者担心这担心那的,除了无数次强调安全以外,一般都会说,怕什么,不行就再来,你那么年轻,错了也是经验,不要闲贫爱富,也不要高看自己。这点我一直都很受用。



       另一个便是我在努力过程中,所遇到的人


       22岁,现在所做的行业,完全没有想过。每天回家累垮,心里却还是暖暖的,因为我发自内心的喜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一直遇见好人,贵人,愿意帮助,和我协作并进的人。我的员工们,真正把中心当作她们份内的事,经常为我的策划提出建议。每次布置下去的工作,保质保量,几乎没听到什么抱怨。






        开业的那天,我们望着之前空白的一切,到现在像模像样的Global Art。每每收到别人的夸赞时,我总会说:“谢谢,不止我,还有我的团队。”每一个细节都是由大家构思,布置,商议,合作的。Global Art是一个全球连锁的创意绘画项目,我之所以接手它,也是因为我很欣赏其中包含的创意理念。










读过这么段话很触动我:


“撞了南墙不一定回头,还可以翻墙、绕道、拆除…

是什么让你去这么思考问题?是工具。如果你有梯子、地图和重型机械,自然会浮现出各种方案组合。无论你如何应对,唯独不能再硬着头皮再撞一次,因为这就是愚蠢了。

很多人觉得人生道路选择少,实际上是自己掌握的工具少。当你手里只有锤子的时候,就只能砸、砸、砸,看什么都是钉子;但如果你有了钳子和螺丝刀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可选方式就多了…

我们都有体会——现实中遇到的难题,往往都不是通过单一工具解决的。一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是局限于问题本身,而是尽量掌握更多的工具、丰富自己方法,去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与不可预测。”


       

       所以每次觉得自己撑不住的时候,我尽可能不去剖解困难本身,而更愿意分析自己的承受能力。在我看来,困难可大可小,但性质差不多,但解决办法是大致相同的,那就是去面对。因为往往一开始抱怨,事情就往抱怨的方向去发展。承受能力会因面临和解决事情的数量递增而形成正比,办法也会越来越多,这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我从小在襁褓之中成长,没经历过什么大的困难,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多点耐心,收获会来的。




       我是一个极为害怕生活陷入日常的人,思维缺乏变量,时间规律前行;又或者说,如果今天和昨天一样,就是一种荒废。所以我会拼命地在自己的面前布置“未知”领域,或浅尝辄止,或沉迷其中…这并不是因为自己有敏而好学的基因,也不是有多大的抱负,或是和谁比较,要赚多少钱,要让“别人”觉得我过得有多好。而是源自于某种深层的恐惧,怕多年之后一句话就能描述单调的一生。 



       现在这年龄,每天睁开眼,有挑战,有新的东西学。路太顺,人容易怠惰,也没有什么说服力。能跳出舒适区,才有意义。准确来说,使劲地累积经验,大概是为了获有知情权,知道自己的底线,再从中过滤出一条适合自己且筛选过的路。

 

      “朋友们,我的一点切身经验,如果你觉得某个任务让你特别焦虑,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那么最好的排解方法就是直接去做这事,什么都别管,就是使劲做,努力地推进其进度,这棘手的事情在进度上每发展一点,你的焦虑就会少一分,同时你的焦虑越少,推进的速度也就越快,只要咬紧牙关,不停地推进,总会有解脱的那一天,而且你每完成一个棘手的任务,你或多或少都会比之前牛逼强大那么一点,这件苦差事总是会改变你一些。真的,诸位,有什么难事千万别耗着,别等着,那只会让人在无尽的焦虑中煎熬,你就先大吼一句:‘去你妈的。’然后两眼血丝地去推进,去做事,做着做着就有出路了。”



        以上聊的更多是外在的变化,接下来说说一些细节变化吧。

 

        回放一个场景:周末连续工作两天,所有事情交代齐全,接着和员工们一块聚餐,聚完又马不停蹄去见因太忙推了三个星期约的朋友,三杯茴香酒,两杯红酒,去最喜欢的酒吧,放喜欢的音乐。然而(不是装逼),脑海里想的却是另一番场景:早睡,入眠,第二天去健身房,再来一顿心爱的西餐。



       结了个账,把朋友送走。回家,坐在舒服的沙发上,点上香烛,触开Anker蓝牙,放上喜爱的爵士,用喜爱的乳木果浴盐,和有机绿茶沐浴露,认认真真冲了个热水澡。去了去角质,做了做有机面膜。跳入万分喜欢的被褥,淹没其中,顺手在床边拿起楼下书店借的书籍。



      「Daisy, you deserve a party night!」这句话我听信了很多年,曾经也是非常承认的,甚至一到周末无派对不欢的人。过去经常问别人周末在做什么,倘若第一回答不是出派对,我心里就觉得,这人挺无趣的。大概是平时太闲了,唯一只有去派对能把一周推向高潮。本来就没多少休息时间,小酌适当,怡情。但大酌后,醉醺醺的,这种放松是短暂的,隔天头晕目眩,其实并没那么诱人。


       开始享受自己一些细节,享受自己独处的时光,当然也不排除和其他人在一起的融合感。反而,那些在健身房流汗的瞬间,那些在文字里获得的平静,那些在工作上获得的成就,那些细节营造的氛围,是无可比拟的。


(周末在阳台和朋友享受美食)


       每个人年少的时候大概都有过这么一段时间,觉得自己言行思考非常原汁原味,拥有一些乌合之众根本无能理解的思绪,之后要面对真实生活了,要承担后果了就能少些轻狂,长点智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口中所谓的「自由」和「简单」,其实是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越是简单的自由,越是难得。如果到了一定年龄还享受着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陶醉,大多是跟不上生活的步伐,被遗留在时间空档里放弃成长了的人。


        一个人能胜任的位置,那必定有每个人的汗水和辛劳,或者是应有的本事,也可能是比你多付诸的行动。所以真的没必要羡慕谁,因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任务』,并且所谓的『任务』,也就必须匹配相应的努力和付出,活在自己的上限。你做不到,你就活在自己的满足的范围,那其实也是一种「成功」的状态。


       应该送给你我马丁·斯科塞斯曾经送给大卫·芬奇的那句话:「你所欠缺的方面和你所擅长的一样,都是你风格的一部分。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