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高考复习资料之语文词语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高考复习资料之语文词语题

近年江苏高考词语题汇总

2004年江苏卷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 辨别 品评

C.终生 辨别 品尝

D.终生 辨认 晶评

第4题:正确选项是A,“终身”一般指切身的事,“终生”多指事业。题目提供的语境是对于个人的教育而言,所以应选用“终身”。“辨别”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行区别的过程,“辨认”是在“辨别”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根据语境,在相聚时,对小学时的同桌应该不仅仅停留在“辨别”的层次上,还要做出判断,所以选用“辨认”。“品尝”“品评”的区别在于“尝”和“评”,“品尝”是要尝出滋味,而“品评”是要做出评价,因此,对于领略绿茶的妙处,自然应该选用“品尝”更符合语境。

2004年江苏卷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第5题: B项中的“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这里用来修饰玉雕工艺品,十分恰当,所以是正确的。A项“在劫难逃”指不可避免的灾祸,想逃也逃不了。劣质食品被查出并暴光,不可称之为灾祸。C项“稍纵即逝”的对象一般指时间或机会,不能用于戏剧脸谱。D项“弄巧成拙”是“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语境中家长因望子成龙而提出过高要求,不属于耍弄聪明,此处换成“适得其反”较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A.屡试不爽:屡次实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在《促织》中有“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其中“爽”即为“差错”。在这个句子中,考试既然接连不理想,用这个成语显然不合适。B巧舌如簧:簧,乐器里发声的薄片。形容言词巧伪,说得美妙动听。也做“巧言如簧“。含贬义,用在这里不对。C。画地为牢:相传上古时,在地上画圈,令犯人立圈中以示惩罚,。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这是在《报任安书》中出现的成语。用在这里不对。D.讳莫如深:紧紧隐瞒。在这里用得是对的。
本题扣课本扣得很紧,难度适中。
2006年江苏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

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两次申明支持一个原则,。

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答案】A

【解析】命题者将近义词辨析和成语使用结合在一起考查,增加了考查容量。B项“凶猛”修饰“猎人”不当,“凶猛”与“凶悍”使用对象错误。C项“评头论足”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D项“感同身受”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而原题中“我”就在现场,不存在“就像”的问题,使用不合语境。A项“声明”和“申明”前后使用都很恰当。难度不大。

【易错点】“感同身受”场合搞不清楚。

2007年江苏卷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答案:B

解说: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B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是贬义词,这里用错了感情色彩。A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C项“一孔之见”指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于自谦。D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三个成语使用正确符合语境。

2008年江苏卷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答案】C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A项:色彩不当。“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贬义。B项:自相矛盾。“安土重迁”意思是,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该成语与“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矛盾。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一词多义,该句使用符合前者的意思。D项:用错对象。“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把它用于“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是不合适的。

【简评】从成语的感情色彩、特定语境、复杂内涵、适用对象等几个角度进行考查,类型全面。涉及的四个成语,不偏不怪,难度适中。

2009 年江苏卷科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学科网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学科网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学科网

C.尽管国际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学科网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学科网

2、C【解析】命题者还是将第2题留给了病句考查,这与之前出炉的诸多模考卷取向不同。可考查的成语似乎已“弹尽粮绝”,模拟卷又不停地“围追堵截”;病句可灵活采用新鲜语料,对学生表达能力考查要求又较高,“去成语留病句”的命题思路当在情理之中。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C 项是正确的句子。A 项搭配不当,“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另外并列短语“频率和强度”中的“强度”与谓语动词“增加”也不搭配。可改为“频率的增加和强度的增强”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 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可将“青少年”调至句首做主语。

2010年江苏卷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

【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2012年江苏卷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评点】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似乎是成语考查的一种创新动作,但这种题型早已出现过,并不“新”。但从成语的考查数量上看,这样的题型无疑比传统的成语题多了些考查的内容——传统考四个成语,这里考了六个成语。但这里考查的内容不是体现在成语的区别上,而是根据语境选填成语,所以此题仍然简单。

2013年江苏卷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2、B

资料分享播报
11月28日复习材料 作文 
11月29日复习材料:病句
11月30日复习材料:用错对象
12月01日复习材料:望文生义
12月02日复习材料:语境不符
12月03日成语专练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