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明朝最大隐士,他记录的罕见药草让142年后的李时珍望洋兴叹,因为一辈子没见过,另一项微不足道发明却稳定了整个明朝南部边陲…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说到药物学的经典著作,可能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李时珍的那本《本草纲目》,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有一本药学书,比《本草纲目》早了142年!


而且,这本书恰好对《本草纲目》形成了很好的补充,因为它其中所载入的一些珍稀药物,《本草纲目》中连提都没提过。



为什么?

是李时珍老人家忘了收纳这些药吗?

并不是,这是因为,这些罕见的植物,都生长在他没去过的中国边远地区。


而且,写成这本书的那位明代大神,不仅是药学专家,还精通音律,谙熟吟诗作画,还是当时有名的理学宗师和教育家。


他的名字,叫做兰茂。


没听说过不要紧,今天老王就带你开开眼。




01


兰茂,字廷秀,明洪武三十年( 公元1397 年)生于云南嵩明杨林御守千户所。


出身良好的兰茂从小就是个天才,读书过目不忘,年少时便胸有大志,潜心专研各门学科,十六岁就通经史,能达到诗史过目成诵的境界。


当时的云南,是明帝国不折不扣的边远地区,然而经过汉、唐、明朝三次较大的汉族移民入滇,中原地区的中医药学也已经传入了云南,并且有了广泛的传播以及明显的发展,逐渐与云南各民族医药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云南中医药学术特色。


明帝国疆域图


此时的云南虽然名医很多,但是精通药理学的人寥寥无几


毕竟,这是个非常繁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对各种药物的理解,还要亲自去实践采集。


而兰茂,就是那个开创云南药理学的宗师。


兰茂自幼就酷爱研究各类本草,加上母亲体弱多病,因此他从小便立志为母亲治病,不但在云南一带遍访名医学习艺术,亲自遍尝百草,还通过访问当地父老搜集单方,采集标本,又事无巨细地绘制图形,编制药理书籍。


云雾缥缈的云南嵩明药灵山


如今嵩明的景点“药灵山”,就是当年他采药常去的地方。


兰茂为了著书采药,足迹几乎踏遍了云南全境:东至滇黔川边界,南达中老边境,西临中缅边界,北至金沙江两岸。各种巅峰绝壁、深涧险,都留下了兰茂的足迹。


和李时珍一样,兰茂也是一边行医,一边采药。


因为医术高明,他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边民的爱戴。


四处采药的兰茂


这样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从永乐丁酉年(1417 年)至正德丙辰年(1436 年)20 年的时间里,兰茂四处觅方采药,结合积累的丰富治疗经验,终于完成了一本传世著作——《滇南本草》





02


兰茂的《滇南本草》中,共记录了458种生长于云南的中草药,即便放到今天,也算是一本详实的地方性本草药物著作。


毫不夸张地说,《滇南本草》可谓是云南中医药历史上的创举。


因其时代性、地域性、实用性和民族民间特征在云南广为传抄,备受推崇,被历代医家奉为“至宝”,在云南医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滇南本草


其成书后,道光《云南通志稿》称其为“二百年来,滇中奉为至宝,不可遗也。”


那么,这本书厉害哪里呢?


因为它延续了《神农本草经》的传统中药论述模式,书中对药物的介绍,重点是放在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其应用举例等,而且还详细记录了产地,甚至有配图来描绘药物外貌。


这本10万余字的书中,涵盖了滇地生长的植物、动物、果蔬,菌类等,其中半数以上药物为云南特产。


生长于云南的特殊草药


而且,这些药物很多都是仅为云南当地民族所使用,具有的独特疗效。


比如,仙鹤草、灯盏花、川牛膝、川草乌等。


老王举个例子,兰茂在书中说,灯盏细辛能治“左瘫右痪,风湿骨痛”,而现代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这种药材确实具有扩张血管、对抗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缺血、缺氧等作用,还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等多种疾病。


还有如今赫赫有名的云南白药,也是兰茂首次记录下来的。


云南白药的一种原生植物


可以说,当时云南一带的医生,手里只要拿着一本《滇南本草》,那就有了当地药材的百科大全,治病也有底气得多了。


正因为如此,植物学家经利彬在《滇南本草图谱》序言中写道:“滇南本草之价值……其内容乃在研讨云南省内所产之药物。似此专重一区域内之本草,在吾国五千年史中并不多,观则其科学及文化史上之价值,固仍在也”。


医药史学家俞慎初在《中国药学史纲要》中,也对这本书大加赞赏:“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一书,对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在祖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位于云南的兰茂雕像


因此,兰茂当之无愧开创了云南中医药性发展历史的新篇章,对后世云南中医药的学术发展影响巨大,可称之为“云南中医鼻祖”和“一代宗师”。




03


正如前面所说,除了药理学,兰茂在医学领域也很擅长。


他毕生的医学研究,也汇集在一本书《医门揽要》中。


这本医学著作全书共二卷。


上卷专论脉法,记载了望、闻、问、切四诊,总论及脉诀歌。

下卷则论方证,主张疗疾要从实际出发,诊断要全面慎思。

每证要先论病理,再予临床处方。



书中记载的复方配伍精当,而单方则简易实用,无论复方还是单方,都体现了兰茂渊博的学识,以及精到的诊疗经验。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兰茂很早就意识到了,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体质明显不同,用药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各地的常见病也不同。


因此,他的《医门揽要》中,所记载的大都是针对云南当地常见的多发病症,以及对症下药的辨治规律。


云南多样性的地理条件带来各地丰富的气候


比如在“中暑合症”中,兰茂记录道: 

“此症北省夏秋始有,滇省气候不真,四时俱有,轻为霍乱,重则绞肠沙。治绞肠沙法烧刀散治之;或理中汤加木瓜治之;或马屎烧红淬开水服;或用棕树果煎汤服。”


而在“感寒合症”中,他如此叙述:

 “经曰春温夏暑秋湿冬寒皆四时不正之气。但滇省地处天末节后不真。偶阴雨即冷,人冒之即为感寒症。”


可谓一语道出滇中昆明地区“四时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特殊地理环境。




04


除了药理学和医学专家之外,兰茂也精通文史和理学,这和他的家庭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当地著名的诗人,因此兰茂兄弟三人都擅长吟诗作对。


他在青年时代写就的《秋夜吟》中,就抒发了自己的志向

古来耕钓间,往往皆英雄。

人为洁己士,用有济康功。

我非无其才,盛世有夔龙。

愿作尧舜民,击壤歌时雍。


在这首诗中,兰茂认为世上许多真正的大英雄,其实都是出身普通大众之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获得了成功。

同时,他表达了自己要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真正造福百姓的事情。



同时,兰茂还很喜欢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张载的作品,也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们的影响下,兰茂毕生写就了《玄壶集》、《鉴义折衷》、《经史余论》、《安边策条》、《止庵吟稿》、《山堂杂稿》等作品,可谓是理学的一位大家


而且更牛逼的地方在于,兰茂很早就发现,云南当地的各种方言很多,不同地区的人互相交流都成问题,很多人发音都不标准。


因此,他一直想通过整理一本关于语言音律的书籍,来指导当地儿童学习标准的语言。


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兰茂写出了云南第一部声律启蒙读物《声律发蒙》。这是一本用韵语写成供童生学习音韵对仗的专用读本,比李渔的《笠翁对语》早了大约200年。


后来,兰茂又将声母都缩减为20个,将韵母划分为二十韵部,前十韵为阳声韵配入声,后十韵为阴声韵无入声,最终寻找到一种更为简化的学习汉语音韵的方法,著成了另一本语言学大作——《韵略易通》



可以想象,当年无数的云南孩子,正是通过《声律发蒙》和《韵略易通》两本书,才学会了当时的标准“普通话”,互相交流起来就方便得多了。


值得称道的是,兰茂虽然广受云南当地民众爱戴,但他从未做官入仕,而是毕生隐居山林、从事教书、行医采药,是一个真正的隐士。

不要小瞧文化的影响力,会拼音就懂汉字,自然就受儒家影响,就不容易分裂~

云南在明朝其实还是比较危险的,老王以前的文章通过贵州来分析过:


点我阅读:明朝贵州辖境支离破碎、且地狭民贫,何以单独立省而非分属四川、湖广、云南、广西?




05


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世界著名的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资源尤其是天然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云南境内光是天然药用植物就达6550 种,为兰茂医学流派形成奠定了有利的地理环境和物质基础。



去过几趟云南之后,老王更加为兰茂的功绩所感动,特别是在云南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丰富原生态的植被,和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孕育着无数云南独一无二的特产,孕育了像兰茂这样潜心研究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如今也有一位。


因为云南有普洱,孕育了一位足以载入普洱茶史的制茶专家:谭梅。


关于谭梅,茶届对云南经典普洱出处有一句精辟的总结:“勐海饼、下关沱、谭梅砖”。


前两句是地名,而为什么茶砖用了谭梅的人名?老王来为大家揭晓这个谜。


谭梅老师


谭梅,1958年出生于云南勐海。1982年,谭梅从素有茶界“黄埔军校”的安徽农业大学制茶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明茶厂质检科,专事茶叶技术和检验工作。工作上谭梅师从普洱茶发酵大师吴启英,在吴启英的指导下完成了茶界声名显赫的“7581”的创制。


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启英


之后10年的潜心研究与创作,让谭梅完成了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质检科长、技术副厂长、高级工程师的蜕变。同时,也奠定了“谭梅砖”美誉的未来。


1996年,昆明茶厂开始改制,这对谭梅来说着意味着对工作了14年的茶厂告别,执着的她带着十多个技术骨干坚持正常生产,直到2003年年底,昆明茶厂消亡。


人生如茶,草木一秋。对爱茶、惜茶,嗜茶如知己的谭梅来说,她是不甘心的。2004年,谭老师开始了奔忙,她和部分技术力量转入临沧沧源佤山茶厂,并担任技术总监。同时,创立了自己新的品牌“佤山映象”系列茶。因为沿用了原昆明茶厂“7581”传统配方,这令许多茶人客喝过后,一见如故。


谭梅7832 老师的又一款经典熟普


作为专家型学者,谭梅从没停止过对茶叶的研究。不久之后谭梅熟普7832,,专家、达人、网友共同参与2015年度千款茶评榜-熟普榜第一。这款茶发酵工序由谭梅全程把控,多年的制作经验,让谭梅在熟茶发酵工艺方面成为品质保证。


因为谭梅的坚持,经典熟茶的之作工艺得以延续。她监制发酵出来的普洱茶,已经成为中国熟茶之母,普洱茶行业的熟茶标准。坊间也慢慢开始传出:“谭梅在哪里,经典普洱茶的‘味道’就在哪里”的美誉。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她为茶投注了自己的大半辈子。


老王在云南拜见过谭梅,谭老师身上弥漫着一种温和的气息,如邻家大姐,淡泊、宁静,话语甚少,但是谈到茶山、茶树、茶叶,谭老师才犹如找到了知音,话语渐多,笑靥如兰。


三十多年,谭老师依旧保持着初心,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传统技艺。她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不仅将熟普醇正本味一直延续至今,更能保证茶品味道稳定如一。


谭梅熟普7832干茶


谭梅7832,这款熟普条索紧结,金毫明显,整体用料的等级较高,茶叶的口感体验更是惊艳。茶汤品质表现稳定,汤水甜度高,滋味稠滑,口腔有舒适的回甘生津,喉咙中的清凉感明显且持久。


取8克左右的干茶放在紫砂壶中

高温闷泡,每泡10秒出汤图


第一泡:茶汤红亮,亮度好,香气纯净,茶汤甜度高,喉咙留有淡淡的甜香,口腔有清凉感。


第2泡:汤色红浓,茶汤开始有稠滑感,甜度依旧很高,甜香、米仓香混合。


3泡之后汤色进一步加深,红褐,汤水中糯甜香明显,茶汤稠滑,厚度尚好,入口爽滑,微苦,有回甘生津,喉咙的清凉感十分明显。


9泡左右,茶汤厚度不如前一泡,整体滋味变淡,但是汤水依旧顺滑,甜度高,清凉感持久



有茶友说:这款茶真是严重打击了那些宣传普洱新熟茶不能喝、不好喝的谎言。此款熟茶通过专业审评,确实难得的高分,茶的发酵、工艺,真心赞,必须赞。


也有有茶友说:完全没有新茶的渥堆发酵味,茶汤的干净度远远超过新茶,一款熟普,回甘,生津,喉韵一应俱全。


这款谭梅老师的熟普,老王真心很喜欢,现在天气凉了,也是每天换这款熟普喝。



148/饼

2015年的谭梅熟普


这个冬天

老王推荐老王朋友谭梅老师的好茶


 ⬇️⬇️点下方阅读原文,冬天喝谭梅熟普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