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佛语禅心--到底什么叫“无念”?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感恩转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坛经:


1、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2、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所以立‘无念’为宗。

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3、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高僧大德解释“无念”

1、净慧法师《六祖禅:无念 无相 无住》

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就是坛经:“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无相、无住”,这个“三无”,是六祖禅法的核心。

什么叫“无念为宗”?

在介绍四祖禅法的时候,我提到四祖曾经引用《大品般若经》中的“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这个“无所念”,实际上就是“无念”。

在六祖慧能的三句口诀里,“无念”是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的。“念”,就是能认识的心。“无念”,就是我们的心在缘境中不起分别。“无念”,并不是说心像木头石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而是【【有反应而无分别】】。

无念,就是【知一切法,心不染著】。无念,就是《》所说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者说“【应生无所住心】”。

无念是我们的意识转化成为智慧,没有世俗异想分别,符合于真如之念。圭峰禅师在《禅源诸诠集都序》里面讲到的,如果了解了外在一切相的空性,那么我们的内心自然就没有分别,自然就无念。而且“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此即修行之妙法。故虽备修万行,而以无念为宗”。这就是说,在修一切法门的时候,我们不要有能所分别之心,而要时时刻刻把握自己无分别的心态。假如我们真正处于与真如冥符这样的一种心态,那么我们就时时刻刻住在禅定之中。修一切法时,不起法相,不起修相,做到三轮体空,这就是无念。【【无念,不等于是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分别之念】】。所以说,无念是六祖慧能禅法三句口诀的根本。

2、《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真心离开一切的妄念。真心呢?就是正念,你看八正道里面,不是正念吗?正念呢?就是至诚心,诚到极处了,可见得这个诚心里头,不是无念,无念就糟糕了,若无念是诚心,这桌椅板凳都无念啦!这石头瓦块都没有念,那它不就最诚心了吗?它不是的。所以这个一念不生,是一个妄念不生,是离一切妄念,不是离一切正念,一切正念的话,那八正道也没有了,那行吗?所以它有正念,没有妄念。


3、

常求无念,实相智慧。学佛怎么样证到空?要先求无念。【无念是没有烦恼,没有杂想】。譬如说打坐,有几个可以做到无念?【无念不是没有思想】,那叫作死亡。【无念是什么都知道,非常清净的境界】。六祖说「无念为宗」,他解释「无者无妄想,念者念真如」,所以无念是由两个观念组成。无念是完全没有念了吗?有念,是【正念常在,也就是八正道的正思惟】。人生不在昏沈就在散乱中,一辈子就在这两个中间转;得定是不昏沈,也不散乱。【达到这个定境就是妄念清净,净念现前,也就是无念】。 

 到了无念以后,自然可以见到空性,就有了般若智慧。这是般若实相的根本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什么是实相?实相是无相,一切相皆空,也就是《心经》所说的「诸法空相」。

念佛等于是肉包子打狗,妄念来了就阿弥陀佛,妄念越来的多,你可以大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然后念到最后,狗也不来了,肉包子也不用打了,【这个时候才是念,净念在前】。你要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晓得了,这个时候叫做“净念相继”,【这个时候没有妄念】,也没有浮念,可是不是昏沉,不是散乱,清清楚楚——这一念就对了。


  昨天下午有位教育界的同学从外地来看我,他说很累,学佛也不得力,现在正修观心法门。我问他是怎么观的,他说前念去了我不追,后念没起我不引发。我说很好啊,他说,但是,老师你说当下即空,偏偏我当下空不了!我说,你这孩子好笨!前念跑了不追,对的,回忆过去的事是笨瓜,未来的事要想是傻瓜,当下即空你不能改一个字,说「当下即是」吗!【你空个什么啊】?

他听了愣住了。我再说,当下即空,哼!我算不定还讲当下即有呢!【【你去抓那个空就是不空了嘛】】。【当下即是,既不是空也不是有,也就是空也就是有】。

在人家嘴上求佛法的人是没出息,要你自己心中求。【你当下即是就对了,你管他空不空啊】!我们这教室,下午上课的同学走了,晚上上课的同学还没来,中间是空还是有?(同学答有)对了,这个教室还有的嘛,空空洞洞蛮舒服的,为什么要把这房子丢掉呢?值一千多万哪(众笑),但他本来空的。

这样讲,你们懂了吧?观心就是这样观的,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听任自然。安心得很,那里就是。

刚才有同学来问,说他近来一上座就【觉得】身体没有了,很平静。【我说这是念。他说自己没有动念啊】。我说,你有个境界是念,【有个空、有个清净还是念,都是有为法,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要有为到极点了就是无为,有到了极点了就是空。尽到了极点,就是无尽。但是你也不要守一个空,守一个清净的境界,一守就又转到有为法了,无尽不尽,又回到尽了。


所以一般人认为:“哎呀,打坐坐在这里应该是什么都不知道。哎呀!我越来越清醒唉,越来越不要睡觉了。”嘿嘿!那是当然喽!哦,你以为越来越糊涂、越来越爱睡觉、乃至睡着了以后什么都不知道,这叫做入定啊?这叫做变猪!真的呦!这个修下去果报会变猪了的哦。不仅我那么讲,宗喀巴大师也是那么讲,很多祖师吩咐你:【不要以为昏沉的境界是定、不要以这个是无念】,那是错极了的呦!

【无念的话,是“观察圆明照大千”,大圆镜智,更清楚;但是自己没有动思维心,没有动分别心,那个才是无念呀】!【【所以像镜子一样,照天照地,纤毫一动就知道,那才叫无念;不是无知哦】】!所以你功夫越好越不要睡眠、越清楚,是当然的啊!清明境界现前嘛! 所以可悲啊,很多人不懂学理乱去修行!我几十年常教你们【要想学佛想用功先要穷理呀】! “然所谓无念,只是常应常静,不出规中,非同木石之蠢然也。”真正的所谓“无念”,我们曾经发过吕纯阳的《百字铭》给大家,上面说“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无念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是大昏沉】,不叫做无念。


真正无念是“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还能做人做事。所以禅宗强调这个地方,修养要做到“于心无事”,【能够遇事做事,心中没有动念】;“于事无心”,这就是真正无念。“不出规中”,没有跳出过圆明清净这个圆圈。所以讲“非同木石之蠢然也”,不是变成木头、石头一样,什么都不知道。

“无念之念,是为正念。正念时时现前,方可致先天一炁,而有得药之时。”长生不老之药,祛病延年就是靠静极而来。所以老子也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到这个境界,先天一炁才来,这个气脉就通。学密的人,这些原理搞不清楚,拼命去修后天的气脉,搞了半天白搞,没有成就,因为违反这个原理。所以真到无念,真到了空,气脉就一时顿通,这同于掸宗所谓的顿悟,一下就统统打开了。

我曾经修过无念定,修了半年以后,我所有的文字忘记了,拿起笔来不会写字,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马上可以做到。统统丢光了。马上自己警觉到这不是道。

4、本人看法:无念,好像镜面清晰之镜子,虽然物来则照,魔来现魔,佛来现佛,但镜子体性(镜子自身)哪有什么分别心!这就是净慧法师说的“有反应无分别” 。

原因在于“镜本无心”,但能照万物。

慧可问达摩:吾心不安,请师为弟子安之。达摩曰:将心拿来,我为你安心。可曰:。。觅心了不可得。。

楞严经开头就是七处征心,结果是“觅心了不可得”。故常以大圆镜智比喻佛的无念境界。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古旗普洱实时供销资讯,详询微信工作号:gogreentea

查阅与分享

◐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古旗普洱

◐搜索公众账号:古旗普洱

◐微信号:gqpecy

◐查看更多资讯,请登陆新浪微博搜索:“古旗普洱茶”或输入地址:weibo.com/gogreentea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