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总是困,睡不醒,怎么办?请您阅读“每天一味中草药:石菖蒲”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治疗失眠的药讲了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其实还有许多,先转一下话题。有人问我,我从不失眠,沾枕头就着,但总是困,迷迷糊糊,总也睡不醒,这可怎么办?别着急,看看今天这味药:石菖蒲。



石菖蒲,天南星科多年生禾草,叶剑似蒲,生于水石空隙中或流水砾石间,因而得名石菖蒲。肉穗花序,花梗绿色。根茎入药。气味十分芳香,嚼之微辣。能开窍醒神,治疗神志昏迷、多梦嗜睡、健忘耳聋;又能化痰和中,治疗脘痞不饥;且能辟秽,常做香囊佩戴;还可治疗恶疮疥瘙,跌打损伤。




石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生于石头上,或缝隙间,因而得名石菖蒲。



石菖蒲的花就像一个肉穗,花梗绿色。



石菖蒲的入药部位是根茎(注意不是根)。



石菖蒲饮片的样子。




石菖蒲的药用价值


石菖蒲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味草药,它气味十分芳香,嚼起来微微有辣。能开窍醒神,治疗神志昏迷、多梦嗜睡、健忘耳聋;又能化痰和中,治疗脘痞不饥;且能辟秽,常做香囊佩戴;还可治疗恶疮疥瘙,跌打损伤。


为什么总爱困?


文章开始说的那种人,总是困,沾枕头就着,成天迷迷糊糊,总也睡不醒。中医说这种情况多因为湿气大,常见于脾虚之人,或体内有痰浊,当然也可以见于气虚之人。睡眠不规律白天也爱困,不在此列。


什么是痰浊?


痰有两种,一种为有形之痰,就是我们能看到的,从气道咳出来的痰;另外一种就是无形之痰,在身体内,肉眼看不到,但却可以从外表特征观察到:肥胖就是痰浊的典型表现,这些人常常感觉身体困重,就是痰浊所致;嘴里发粘,也是一种痰浊表现;有的人总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咽不下去,吐不出来,也是一种痰浊;中医诊断痰浊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舌苔腻,舌头表面一层粘苔,就好像喝过牛奶一样。




有痰浊为什么会困?


痰浊在人体内会随着气血沿着经络运动,容易停留在经络、脏腑中,堵在哪哪儿就会有异常。痰浊停在肺会咳嗽;痰浊停在胃就会不思饮食,吃啥都没味儿;痰浊停在经络,会出现各种疙瘩;痰浊停在四肢,就会肿胀疼痛。前边我们讲过心主神明,如果痰浊停在心,就会神志异常,爱困睡不醒是最轻的,如果痰浊蒙蔽心窍,还会出现甚至昏迷。癫痫发作也和痰浊有关。


什么是心窍?


心窍就是心眼儿,说人聪明诡计多端叫做“心眼儿多”,骂人愚笨没有心机叫做“缺心眼儿”。估计您从来没有想过这和中医有着密切联系吧?小编也就此专门写过一篇科普文章《比干剖心——从“七孔玲珑心”到“一窍不通”,说说中医认为心脏长什么样》,附在文后,请您阅读。


石菖蒲开窍醒神


明白上述道理,再来看石菖蒲,估计您就能明白为什么石菖蒲能够治疗神志昏迷、多梦嗜睡了。因为石菖蒲能够开窍,可以开心窍醒神。耳聋耳鸣也可以是因为痰浊堵住导致,因此石菖蒲也常用于五官科。


前面说了,痰浊停在胃就会不思饮食,吃啥都没味儿;所以石菖蒲还常用来化痰和中,治疗脘痞不饥;此外石菖蒲还能治疗恶疮疥瘙,跌打损伤,详见文后《本草衍义》论述。





石菖蒲怎么应用

有人可能已经迫不及待,您是否担心心眼儿被痰堵住啊?估计在我讲之前,很多人没有听过石菖蒲,更很少有人见过石菖蒲了。小编在此强烈建议您读完今天的草药,去药房买点石菖蒲回来。为什么?


石菖蒲香囊


小编第一次接触石菖蒲,就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这味药,因为这味药闻起来特别的香,不是您所想象的那种香,不是香水,而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光闻它的香味儿,就足以提神了……。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佩戴香囊,其中重要的一个香料,就是石菖蒲。所以,自己动手做个香囊吧,放在居室,或者办公桌旁,犯困就闻一闻,或者放入车内,点缀一下吧。




石菖蒲代茶


菖蒲用药部位是根茎,其实不太适合泡茶,但它的香是一种挥发油,也可以通过泡茶挥发。至于配伍吗,没有太多的禁忌,可以和菊花一起,可以和茉莉花一起,也可以和绿茶等泡在一起。





石菖蒲文化


石菖蒲因为生长在岩石上,或盘根屹立于石缝中,颇得文人赞赏,常借代为文人的风骨气节。赞赏石菖蒲的诗句太多了,不再一一列出,仅举陆游一首《菖蒲》,也点出了菖蒲的药效:


古涧生菖蒲,根瘦节蹙密;

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

阳狂华阴市,颜朱发如漆。

岁久功当成,寿与天地毕。



石菖蒲石上生存,也被园艺采纳,假山喷泉,听水石涧,还被做成盆景,点缀书房。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名医别录》:主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久服聪耳明目,益心智。


《药性论》:治风湿痹,耳鸣,头风,泪下,鬼气。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本草图经》:蜀人治心腹冷气掐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吴茱萸煎汤饮之。亦将随行,卒患心痛,嚼一二寸,热汤或酒送下,亦效。


《本草衍义》:有人患遍身生热毒疮,痛而不痒,手足尤甚,然至颈而止,粘着衣被,晓夕不得睡,痛不可任。有下俚教以菖蒲三斗,锉,日干之,桩罗为末,布席上,使病疮人恣卧其间,仍以被衣覆之。既不粘着衣被,又复得睡,不五七日之间,其疮如失。后自患此疮,亦如此用,应手神验。




附:医文同源:比干剖心——七孔玲珑心一窍不通,说说中医认为心脏长什么样




心脏在胸腔偏左,两肺之间,横隔之上,形如桃,如人的拳头大小,包括左右心房、心室。这些都是现代解剖学对实体心脏的描述。但受限于古代解剖技术,古人对心脏认识与解剖学的心脏有一定区别。那么古人认识的心脏长什么样?让我们从比干剖心开始说起。


小的时候看电视剧《封神榜》,对比干剖心记忆犹新,比干因火烧狐狸洞遭妲己记恨,被商纣王处以剜心之刑,后来被姜子牙封为文曲星。历史上比干剖心的典故最早记载于先秦《吕氏春秋》中,《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孔子闻之曰: ‘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司马迁将这段典故详细描述在了《史记》中。《史记·殷本纪》:(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 其心。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目睹纣王荒于政事、荒淫无道而以死谏君,最后被惹怒纣王,剖心而亡。后世有七孔比干心七窍玲珑心之说,即出于此 典。其实不单是圣人,古代中医认为每个人的心脏都有七个孔。关于心有七窍的论述最早见于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难经》中。


《难经·四十二难》记载: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心中有七孔,与《史记》心有七窍记载正相吻合。《难经》与《史记》皆成书于 汉代,虽无交集,但关于心有七孔之说,记述相同。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也提到了纣王杀比干视其心(窍),孔子还发出(纣王)窍不通的感叹。由此可以推断,古人早已认识到了心中有孔,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未见明确记载,但心中有孔,不单是古代中医共识,也早已算是一个文化常识了。还有一个成语,不太常用,叫做三毛七孔,代指心机、心思,亦是出自《难经》。唐代张守节在给《史记》做注解时,便引用了《难经》经文,后人整理成语称三毛七孔出自张守节所撰《史记正义》,显然张冠李戴。


人的心中有孔?这个如果你不能理解,相信你一定知道什么叫心眼儿吧。中医认为心中有窍,正常当有七窍,用来通达心神。心窍通灵是心主神明的前提,如果心窍不通,则心神错乱,神志异常。缺心眼儿是用来骂人的,但正是从骂纣王开始的。上文《吕氏春秋》中所说:孔子闻之曰: ‘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意思就是说,如果纣王心窍通,神志正常,还能干出挖心杀死亲叔叔的事来?言外之意,纣王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一窍不通的典故也出于此。可见一窍不通原指昏庸,等同于缺心眼儿,为贬义词,但现在多指对某事完全不懂,为中性词。


纣王为什么会有圣人心有七窍之疑?难道圣人比普通人心眼儿多?中医四大经典中未见心窍多寡之说,只能说纣王比普通人缺心眼儿。不过,后世医家,确实有对心窍多寡的论述。明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说到: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其中有窍,多寡不同,以导引天真之气,下无透窍,上通乎舌,共有四系以通四 脏。关于心中有窍,多寡不同的论述,博主认为可能受传统文化之影响,猜测使然。心有七窍,经文已经阐明。或者说成,心有七窍,但能通的心窍多寡不同。


心窍还有不通的?这个如果你不能理解,鬼迷心窍相信你听过吧。如果《封神演义》是真的,那么商纣王就是被狐仙妲己所迷,即鬼迷心窍。但《封神演义》毕竟是神话故事了。现实中会有心窍不通的吗?可以肯定的回答:有。中医有一个病症叫做痰迷心窍。通常发生在中风后的患者上,神志昏蒙,不省人事,喉中痰鸣。有人说心开窍于舌,心窍指舌,显然是不对的。读过昨日《心想事成——中医的心是思维器官》的博文,想必你应该明白其中道理,正如上文所说,中风病后,因为痰邪堵住了心窍,心神不能通达,心不能主神明,所以出现神志异常。


心窍不通怎么治?当然是开心窍了,中药有一类药专门开窍醒神,力度最强的当属麝香了,此外还有冰片、石菖蒲、苏合香等。痰迷心窍中风神昏是急危重症,古人早有认识,并将麝香、冰片、石菖蒲、苏合香等制成丸药,以备不时之需,代表性的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因用于急救,弥足珍贵,清代温病学派始,将上述三种急救药称之为三宝。中医急症,早已有之,可惜现代却萎缩近无。


说到石菖蒲,需要特殊提一下,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医四大名著之一《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博主上学时曾尝试背诵《神农本草经》(顾观光本),但日久已经忘却大半,但清晰记得,石菖蒲列为第一,能够(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在构思此文时,我突然想到了《本 经》此论,石菖蒲能开心孔,不正好佐证心窍吗。且《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与《黄帝内经》仿佛,可补《内经》未记载心中有孔之缺。足以证实古人认识心中有孔之文化常识。


《难经》所述心脏模样显然与西医的心脏有很大差异。但这就是中医,机械的将西医的脏器拿来和中医比较,因为所处文化背景不同,必然造成认识上的差异,甚至天壤之别,所言非一物。有人说,中医所说的太玄了,理论虚无。这个我觉得不必去争论,因为在医文同源这个栏目下,你仔细阅读,会慢慢认同我的观点。


至于心中七窍,到底是哪七窍?在心里的什么地方?古人没有交代清楚,我觉得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去弄清楚。我所知道的是,心有七窍,有据可考,理论可循,临床可证,有理、有法、有方、有药,中医称之为理法方药俱全,纯正本原。


忘记说了,还有一种心窍不通,恐怕华佗在世也不好治呀。心窍被什么堵住了?———————————————————————————————————————————————————————————————————————————————————————————————————————————财迷心窍。



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我们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尽可能的注明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嘉卉鸿轩堂

融汇千年古方

辅以现代科技

源于天然草本

健康美丽常伴

微信号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