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中国教堂风采】远东地区最著名朝圣地——上海佘山进教之佑圣母大殿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请点击本页右上角】


【新朋友】查看公众号,与我们共慕天主恩典

【老朋友】转到朋友圈,与他人共享信仰生活

【更精彩】


坐落在上海西郊佘山之巅的进教之佑圣母大殿是远东地区最为著名的朝圣地。。1863年,江南会的法籍鄂尔璧会长来到佘山,(购买)在半山建造了五间供神父休养的平房,内设小堂。1864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父在山顶建造六角亭,供奉进教之佑圣母像;1868年3月1日,江南教区代牧主教祝圣了小堂和圣母像,从此佘山成为江南地区的朝圣地。1868年5月24日(进教之佑圣母瞻礼),佘山来了数百名朝圣的教友。不久发生江南教案,上海的代理主教会谷振声会长召集全体司铎会议,许愿于佘山圣母,倘能化险为夷,将要在佘山上建设一座美丽的圣母大堂,以谢洪恩。






这个提议立刻获得一致通过,谷振声神父一离开会议便直奔到圣母像前,向慈母许下这个誓愿。慈母不能拒绝她爱子们热切的祷声。数日后,按察司亲临教会公署拜访谷会长,许诺保护圣教,仇教浪潮因此而得平静。在这奇妙的慈母荫庇下的谷会长与众神父,不能不感激圣母童贞玛利亚,并向圣母还愿,这就是佘山圣母大殿的起因。 教友们得了圣母的大恩后,热心捐款协助建筑圣堂,不论贫富,有力出力,万众一心,慷慨捐助。1871年5月24日举行了奠基典礼,大堂由马历耀修士设计,众多朝圣的教友参与义务劳动,同时从半山腰到山顶修筑了一条“之”字形的苦路,在拐弯处树立了14个苦路亭。






到1873年4月15日希腊式的山顶大堂建成,1873年圣母月的首日,郎主教举行祝圣大礼,参加典礼者不远千里而来,数省的教友都齐集圣堂内,盛况空前。1894年,半山又翻建了可容500余人的、中国传统风格的佘山圣母主保堂。后续有增加建筑,如西面有圣心亭,东面有圣若瑟亭,点缀了中山的美景;到1907年,在十四处苦路的开端建造了山园祈祷圣像一座。佘山的圣母亦博施各种神形的恩宠,到山上敬礼她的人与日俱增。中华圣母和佘山圣地有不解之缘,因此谈及中华圣母不能不提及佘山。佘山圣母犹如海上灯塔,照耀着整个的中华圣教会。


1924年6月12日,中华全国教会首次大会闭幕日,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主教在上海徐家汇大堂与列位出席会议的主教,以庄严的典礼把中华全国,奉献给童贞玛利亚。由于朝圣教友人数的激增,所以中山上的小圣堂就不足容纳,山顶应该有一所更宏伟和更现代化的圣堂。1925年5月24日在旧圣堂的原址再行新奠基礼,由姚主教亲临主持。新堂的工程异常浩大,由叶肇昌神父设计和建造,姚主教曾描写佘山圣殿说:在远处平地遥望佘山,宛如一道长而明丽的背景,被高高的钟楼压住。钟楼的顶端屹立着全身的圣母像,双手捧着圣婴,高举在她的头顶,圣婴伸开他的双手作十字形,似乎在召唤我们,接纳我们,圣母的足下踏着毒蛇,是因着圣子的功勋,而战胜了魔鬼的象征1935年9月12日,第二位宗座代表蔡宁总主教率领众多主教和公教进行会的指导司铎与会员再举行复献典礼。经过十年之久于1935年11月竣工,1935年11月16日由当时的主教惠济良主持祝圣弥撒。大堂为罗马式,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钟楼高38米,红砖外墙。钟楼顶部圆穹上立一尊1.8吨重的“进教之佑圣母托小”的铜像。 玛利亚正式成为中国之母后是在1941年2月5日,,教宗庇护十二世为鼓励我国教友对天上慈母的爱戴和依靠心,特采纳了中华全体主教的请求,钦定诸宠中保为中华之母后。






圣礼部批准的公文如下:


致宗座驻华代表公署


宗座驻华代表罗多伯地方脱拉让城总主教,玛利奥.蔡宁,久仰至圣童贞玛利亚以慈母情怀,屡施恩佑于热切祈祷者,致使中华信友多蒙恩惠,无不以特殊信赖热诚敬礼之;今特采纳中国众主教之提议,呈恳至圣圣父教宗庇护第十二世,钦定诸宠中保童贞玛利亚为中国之母后。每年5月31日举行庆节节日,但为便利信友庆祝此项节日,上述众主教更恳请将此中国之后童贞玛利亚节日隆重之庆典,得准于5月内任何一主日上举行。并于大日课第六诵文之后加念此项恩准纪念之文字。


宗座代表之上项呈请,经下列署名之圣礼部部长枢机主教代为呈递,已御览,恩准施行,且蒙钦定诸宠中保童贞圣母玛利亚为中国之母后,每年节日在5月31日,按双重庆典之首等节日,举行附加8日纪念,并得采用已经批准之本瞻礼节日弥撒经文,及日课第六诵文后得加念恩准之纪念文字;此外圣父更恩准在五月各主日内凡不遇双重庆典之第一或第二等瞻礼日,可由各地方主教任择一日举行此天主圣母之隆重庆祝,在此日中,可作上述节日之大礼弥撒一台,公开敬礼一台,其余礼仪,悉依礼典规程行之,其有与上述规定不合者,概作无效。


一九四一年二月五日


圣礼部长喜嘉撒劳弟枢机签署

圣礼部公文一九四一年第四十四号


佘山位于上海市松江县境内,有国内外闻名遐迩的圣母大殿。佘山风景秀美,特产兰笋和绿茶,康熙帝巡游赐名“兰笋山”,故佘山又称兰笋山。


1863年,上海佘山会会长鄂尔壁神父出资买下了佘山的整个山顶的山的南坡,并在半山造了一所住院,内设一小堂,原是作为传教士们休养疗病之所。教会开始在佘山购地造房,并在山顶建一六角亭供奉圣母像,此像为中国修士三访巴黎“德胜之佑圣母像”而绘。1894年建成山顶大殿。


佘山周围的小村子原来没有教友,但数里外的张朴桥,却是一个兴旺发达的会口。


1876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父在佘山山顶造了了座六角亭,每边各长八尺,高二丈,内供圣母像。1868年3月1日,主教祝圣了佘山小堂和“进教之佑圣母”像。该像是由中国刘必振辅理修士摹仿巴黎“胜利母后”像绘制的。从此,佘山就成为山下教友们热爱的朝圣地。同年5月24日圣母进教之佑节日,佘山来了数百名教友,山堂容纳不下,只能搭篷举行弥撒。建造上座大堂,已是当务之急。


太平军进占上海城厢时,谷振声会长曾赶到佘山特向进教之佑圣母许愿:“倘若教区能避免正在威胁上海的灾难,将在佘山建造一座大堂,以谢圣母特佑之恩。”现既已全部得到了垂允,谷会长遂于1870年9月向各位本堂神父发出通知,请他们把许愿的经过,和偿愿的事迹,先知教友,希望他们慷慨资助,使还愿大堂早日建成,于是董家渡的富裕教友们奉献了数以千计的银两。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许多贫苦教友,他们节衣缩食为多做奉献,在佘山朝圣史上记述了许多表示热爱圣母的感人事例:有人把祖传的珍宝投入了圣堂献仪箱;一位勤俭老人把一生积蓄高兴地捐献出来;一位般主定期奉献他常年收入的十分之一。直到大堂落成为止;一名小女孩把她仅有的一头小山羊变卖了,作为献仪。


1871年9月,大堂第一期建筑工程开始,胆建造工程因困难重重,首先在把大量建筑材料从平地运到山上,已是够艰巨的了,再加上当地的教外人士对造堂工程散布了许多谣言,试图阻止工程的进行,但这一切都不能动摇人们建堂的决心。这年的5月24日,圣母进教之佑节日,举行了大堂奠基礼,郎主教在露天帐篷下,在六千多教友参礼下,主持了大礼弥撒。


1873年4月15日,郎主教祝圣了这座多利安柱式的希腊式新堂,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堂”。人们又在“之”字形的山路上竖起了十四处苦像。


同年的5月1日,郎主教又重临佘山主持弥撒圣祭。整个圣母月,来佘山朝圣的教友络绎不绝。从此,佘山圣母就成为教区的特别主保。每年的5月1日和24日圣母进教之佑节日,朝圣者都在万人以上。


1874年,教宗庇护九世,应郎主教的请求,恩赐每年5月来佘山朝圣者可得一次大赦。1875年,大堂圣装置了几口大钟,当鸣钟时,钟声抑扬,声闻遐迩。


现在的“山顶大堂”,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5)更宏伟的一项工程,由老叶神父设计并督建完成,历年落成。后由斌主教和惠济主教祝圣不远东圣殿。1925年起历十年进行扩建翻造。新建圣母大殿是一座罗马过渡式建筑,是闻名的教堂建筑之一。大殿向西,长56米,宽25米,脊高17米,钟楼高38米,钟楼顶安置了一座高3.87米,重达两吨的铜制圣母高举像。堂内结构以花岗岩为主,祭台为大理石制成。佘山圣母大殿能容纳3000余人,号称“东亚第一大殿”。


1981年,佘山重新归还教会,佘山圣母大殿修缮一新,到佘山敬礼圣母的教友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的五月圣母月,更是人山人海,教友们沐浴在佘山圣母的恩泽中,接受慈母的恩佑。


玛利亚已是世人之母,现今既特别地成了中华之母后,真是我国人的荣幸,“母以子为贵,子以母为荣”,这句话真堪我们去回味无。1946年罗马教宗庇护十二世敕封此堂为乙级圣殿,号称“远东第一大殿”。 1946年5月8日,罗马教廷又加给佘山一项特恩,就是恩准上海主教惠济良,给佘山圣母举行加冕大礼。 1947年5月18日,教廷驻华公使黎培里总主教主持典礼,由于斌总主教和上海惠主教举行加冕仪式。到场参与典礼的主教和司铎、教友约六万余人。加冕典礼完成后,黎公使总主教代表全国教会郑重地举行复献典礼,朗诵奉献中国于圣母诵。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