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春城记忆——昆明龙头街往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你不一定会知道龙头街这个地名,但龙头街所庇护的那一群人,也许你略有耳闻。那一年,他们在龙头街。



他们是朱自清、、金岳霖、冯友兰、陈梦家、赵萝蕤、林徽因、梁思成……那些人,从北京一路南下到昆明,手空空,无一物,筚路蓝缕创办了西南联大。


在国家危难之际,龙头街这个昆明的北郊之地为诸人提供了安身之所。昆明主城上空,轰炸机刺耳而至。跑警报掉的不只有鞋,还有性命。总要安顿下来,总要有人充当中国文化的守望者,并为之招魂。


如果你恰好读过石璋如编辑的《龙头一年》,你会了解这些新移民在龙头街大致的生活。



书里写道:“龙头村又叫龙头街,是昆明北郊比较大的集镇,也是昆明北郊著名的农贸集市,更是北通四川的要道,因龙泉镇的镇公所位于此地,所以也有直接以龙泉镇称呼此地。龙泉村东依宝台山,西临金汁河,聚落沿小街两侧成南北狭长状,因村旁山形似龙头而得名。,许多机构纷纷向昆明郊区迁移(当时称呼为“疏散”),有不少迁移到龙泉镇,像历史语言研究所,使得龙泉镇成为当时一个文化中心。”(《龙头一年:,,2007)


在晚清,龙头街是昆明北郊贸易唯一的集散地。前几年,许多人把普洱茶的仓库建设到龙头街,他们坚信在这里,可以重现昔日的商贸繁荣。,这里也是史语所存放历史文物的大仓库。同时,也是学术中心之地。,,,北平研究院在黑龙潭,,北大文科研究所和史语所一样设在棕皮营的响应寺,中圆营造学社在麦地村……


一直以来,南来北往的马帮在这里集结、买卖,许多人不远百里来这里交换自己所需,这里开过令人开胃的饭馆,五彩斑斓的布坊,人声鼎沸的茶馆……直到2007年,我还会为吃一顿龙头街的牛菜馆,花费三四十元的车费,在闻得到牛粪马粪的餐馆里用餐,一碗牛扒呼,一份榨干巴可以安慰一周的辛劳。在作家黄尧家的老房子,一杯普洱茶把油淋的肠胃清清洗一空。



2009年,云南省把“一颗印”的昆明民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一些人想起了林徽因“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


林徽因一家和他们的团队一度居住在龙头街附近的麦地村“兴国庵”里,那时的麦地村,还有许多“一颗印”建筑,《小楼》是建筑师的眼光,这是混合了汉族与彝族的建筑风格,有着鲜明的地理和民俗特色,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如印的外观。这样的建筑风格与地势有关,不像传统中原地区额“做北向南”,云南距赤道较近,如果主要房屋采取正南向,很难收获光线。


来自石璋如的记录说,麦地村,位于龙头村南侧,聚落依金汁河东畔平地布列。早前村旁多为旱地,常种麦因而得名乾麦地;后水利条件改善,改名为麦地村。



1940年5月林徽因迁居离麦地村两里的龙头村,并在龙头村设计、监制了自己和钱端升两家比邻的住房。


林徽因致费慰梅的信说:


我们正在一个新建的农舍里安下家来。它位于昆明东北8公里处的一个小村边上。风景优美而没有军事目标。邻接一条长堤,堤上长满如古画中的那种高大笔直的松树。我们的房子有三个大一点的房间,一间原则上归我用的厨房和一间空着的用人(佣人)房,因为不能保证这几个月都能用上用人,尽管理论上我们还能请得起,但事实上超过了我们的支付能力(每月70美元左右)。


出乎意料地,这所房子花了比原先告诉我们的高三倍的价钱。所以把我们原来就不多的积蓄都耗尽了,使思成处在一种可笑的窘迫之中(我想这种表述方式大概是对的)。在建房的最后阶段事情变得有些滑稽,虽然也让人兴奋。所有在我们旁边也盖了类似房子的朋友(李济、钱端升),高兴地指出各自特别罗嗦之处。我们的房子是最晚建成的,以至最后不得不为争取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砖,乃至每一根钉子而奋斗。为了能够迁入这个甚至不足以“避风雨”——这是中国的经典定义,你们想必听过思成的讲演的--屋顶之下,我们得亲自帮忙运料,做木工和泥瓦匠。



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已经住进这所新房子,有些方面它也颇有些美观和舒适之处。我们甚至有时候还挺喜欢它呢。但看来除非有费慰梅和费正清来访,它总也不能算完满。因为它要求有真诚的朋友来赏识它真正的内在质量。


后来,金岳霖又在龙头村建房与梁思成林徽因比邻。房子没有住多久,他们于11月29日,离开昆明,前往四川李庄。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