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身体五个部位越软越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形容一个人健康时,我们会说他“身体硬朗”。可你知道吗?“硬”并非总是一种健康的代表,甚至是健康的大敌。身体出现以下这5种“硬”可真要不得。

供图/视觉中国


血管硬


说起动脉粥样硬化,大家并不陌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肾脏疾病等都与它有关。


为什么会动脉硬化?当你经常大吃大喝营养过剩时,血就像粥一样变得很稠,出现挂壁现象,导致原本柔软有弹性的血管变窄,血流通过变得困难。挂壁的血管开始变脆变硬,血流压力增高时就有可能崩盘,出现管涌,犹如长江决堤一样,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及生命。


打好一场血管保卫战,要记住四个要领和三个关键词:


四个要领:管住嘴、避开烟、防慢病、迈开腿。


管住嘴。餐餐大鱼大肉,血管容易堵。餐馆里的菜多用“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常下馆子的人血管更加不健康。


避开烟。一天两包烟,血管易“中毒”。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每天吸烟20支以上,冠心病风险会增加2-3倍。


防慢病。高血压、糖尿病拖累心脑血管。没有症状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压,是引发诸多血管病的导火索;而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病变。


迈开腿。动得少,血管垃圾多,适量的有氧运动对血管有利无弊。


供图/视觉中国


三个关键词:心梗和脑梗、最主要危险因素、他汀。


国内外的血脂防治指南一致认为,“坏胆固醇”偏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原因,但与高血压、糖尿病等较易识别的动粥疾病危险因素相比,公众对于血脂异常的认知率偏低。从管理胆固醇的角度出发,打响“血管保卫战”有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心梗和脑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陈伟伟表示:动脉粥样硬化会逐渐阻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或卒中,危及生命。


关键词二:最主要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为认为,由于“坏胆固醇”升高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许多患者对胆固醇管理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认为“血脂高一点没关系”,直到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动粥疾病时才追悔莫及。


事实上,“坏胆固醇”是导致主要动粥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液中过量的“坏胆固醇”会沉积在血管内皮下,形成斑块,使得血管的管径变窄、血流减少,从而导致心脏、大脑等脏器缺血,造成动粥疾病的严重后果。因此,一定要在“坏胆固醇”造成恶果之前,把它有效地管起来。


关键词三:他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指出,“‘坏胆固醇’升高之后,光靠‘少吃多动’就能让胆固醇指标恢复正常”,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人体内约70%的胆固醇由自身合成,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对于绝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坏胆固醇”偏高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仅靠减少胆固醇摄入无济于事,必须使用他汀类药物。一旦停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再次升高。


其实,他汀类降脂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高胆固醇血症阶段,他汀可明显降低胆固醇浓度;在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腔发生狭窄阶段,他汀应用可缓解病变进展,较大剂量的他汀可以逆转病变的进展,减轻管腔狭窄程度;到了血管堵塞发生心肌梗死等事件的阶段,强化他汀治疗还有降脂以外的作用,有益于控制病情的发展。坚持服用他汀药物的时间越长,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的收益就越大。


供图/视觉中


肝硬化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都需要肝脏进行合成、分解。在我国,每12个人中就有1人患肝病。


肝病三分治七分养,但养肝必须掌握正确观念。


忌酒。


秋冬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肝脏阳气升发。多次大量饮酒必然加重肝脏负担。长期嗜酒是引起肝硬化的罪魁祸首。


据调查,西方发达国家有六成左右肝硬化患者是由于长期嗜酒引起的。而我国也有上升的趋势。酒精主要在肝脏被代谢,长期酗酒会伤害肝脏,脂肪肝最早出现,接下来会发展成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病,甚至转变为肝硬化、肝癌。


控制肉食。


多吃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的食物,如花菜、西红柿、黄瓜、苦瓜、胡萝卜等。


供图/视觉中


坏情绪会伤肝。


发火伤肝,心情压抑、郁闷也会引起肝气郁结。人在大怒时,气机上逆而不顺,会严重影响肝功能。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又缺少运动,找不到宣泄渠道,很容易受不良情绪影响,损害肝脏。


因此,大家需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要尽量保持精神愉快,也可通过转移情绪来调节。经常容易生气的人不妨吃些山楂、苦瓜,或准备菊花、决明子、绿茶各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也可在中医指导下服用疏肝理气药方,如柴胡疏肝散等。 


按时休息。


躺下休息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比站立时多数倍,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现在的人熬夜已是家常便饭,在23:00-1:00、1:00-3:00时如果没有进入深度睡眠,就错过了养肝血的最佳时机。中医认为,凌晨1-3点是肝经的“值班”时间,此时是养肝最佳时期。


习惯熬夜的人不妨睡前用热水泡脚,不喝浓茶咖啡、晚饭保持七分饱,并保证自己的睡眠环境尽量安静。 


供图/视觉中国


勤运动。


拒绝久坐,肝主筋,久坐伤肝,办公室一族记得隔一段时间起来拉伸拉伸,好处多多。


每天30分钟的锻炼,就能避免脂肪过度堆积,预防脂肪肝。


做护眼操。


过度用眼也会损害肝脏的功能,视疲劳者建议常做眼球操:闭眼,转动眼珠,先顺时针转10次,再逆时针转10次,每天10分钟。  


供图/视觉中国


抗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导致肝硬化的原因,所以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更应警惕肝硬化。慢性肝病患者往往伴有肝纤维化的发生,若不加以阻断,长此以往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慢性肝病患者根据病情要加以抗纤维化治疗。时刻警惕肝硬化,积极改变不良习惯,积极治疗慢性肝病,是防止肝硬化的关键。


预防乙肝恶化。


乙肝进一步恶化就会发展成肝硬化,乙肝人群在我国是越来越多,防治乙肝,降低肝硬化发病率,已经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全体医务工作者要为降低肝硬化的发病率劳心劳力,关键预防好乙肝发展成肝硬化的几率。


警惕丙肝潜移默化。


丙肝由于不容易被发觉,因此它的危害要比乙肝大得多,只要在体内发现了丙肝病毒,就要及时的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警惕丙肝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供图/视觉中国


脖子僵硬


在我们周围,捧着手机、平板电脑的“低头一族”越来越普遍,长时间低头造成颈项部肌肉劳损、脖颈酸痛,进一步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如何预防?


正确坐姿。保持正常坐姿,双肩后展,脊柱正直。


活动颈部。每一两个小时左右就转动一次颈部。


抬头远望。避免过长时间伏案或低头,多抬头远望。


睡眠方式。睡眠选择合适的枕头,最好软硬适中,和肩同高。


仰卧时,把脖子和头部都要贴实在枕头上,后脑勺部位把枕头压下去一个窝,正好与后枕部贴服,把颈部垫实,颈部位置可稍高一点。侧躺时,将枕头的高低调整到与肩相同的高度,且枕实头和脖子,这样才能使头部和颈部的曲度符合颈椎生理曲线,避免在睡梦中因睡姿不正确对颈椎造成伤害。


避免损伤。不要猛抬重物,回头时要柔缓。


颈肩部保暖。尽量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洗澡后应避免受风。


及时治疗局部感染及时治疗因颈、肩、背部软组织劳损引起的局部感染。

供图/视觉中国


预防颈椎病,选择正确的锻炼方法也很重要。


由于颈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不利于维持颈椎的稳定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当加强颈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具体方法有:

站或坐时,背部挺直,尽量向上收缩双侧肩膀,坚持10秒左右,重复6次至10次。


双手十指交叉扶住前额,给予一定的阻力,抗阻力下,向前屈曲颈部,坚持10秒左右,重复3次-5次。


左手扶头左侧部,给予一定的阻力,屈颈部,抗阻力下,头部侧向左,坚持10秒左右,左右交替,重复3次-5次。


双手十指交叉抱头后枕部,给予一定的阻力,抗阻力下,使头部向后仰伸,坚持10秒左右,重复3次-5次。

供图/视觉中国


腰背僵硬


伏案办公、久坐不动、弯腰驼背……其实很多生活中不经意的姿势,给你的腰部加了负担。颈腰背部肌肉在长时间的绷紧、拉伸后出现疲劳,导致颈腰背肌筋膜炎逐渐形成。平时缺乏锻炼对于筋膜炎来说都是最直接的杀手,所以,腰背肌筋膜炎,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就能达到缓解并治愈的目的。


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关键在于锻炼腰背部肌肉,锻炼腰背部肌肉最推荐的方法就是“大雁式”。


采取俯卧位、去枕,然后用力挺胸抬头,双手双脚向空中伸展,犹如大雁在飞。锻炼时,单独一次抬起动作持续5秒钟,然后放松肌肉,休息3-5秒,此为一个周期。每天早晚各锻炼一次,每次做30个周期,长久坚持,就能起到不错的缓解作用。


此外,仰卧床上、去枕,头部用力向后顶床,抬起肩部的动作也能对腰背部肌肉起到锻炼作用。此方法还对感觉颈部肌肉不适的人有好处。


按摩也是一种有效方法。炼之余,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物理治疗也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供图/视觉中国


几个提醒帮你养出好腰:


体操锻炼,如仰卧屈腿挺腹运动、俯卧小燕飞式运动等。


倒走锻炼,一般早晚进行2次,每次20分钟,锻炼时要挺胸,并尽量后抬大腿。


按摩腰部,增强腰部血液循环,加强腰背力量,减少腰痛的复发。


睡稍硬点的床。


关节僵硬


关节是骨骼之间的连接点,一旦关节出了问题,人的行动力就会受限,久之人就垮了。关节不好的患者,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骼肌系统等会造成一定影响。因关节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也会引发骨质疏松、褥疮、消化系统疾病。


关节在生活中最怕几个字:


怕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软骨营养缺乏,骨骼中的无机物增多,骨骼弹力与韧性减低,易导致关节软骨和骨退行性病变。


怕胖。过重的体重对关节是额外的压力与负担,特别是负重关节。当走路或跑步时,整个膝盖要承受相当于3-6倍体重的力量,关节的破坏和疼痛就会加剧。


体重增加,下肢关节承重的压力也会增加,引起体位、步态变化,改变关节的生物力学,发生膝内翻或膝外翻,也就是常说的“O”形腿或“X”形腿。


怕伤。在运动、出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急性外伤,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不及时治疗或充分休息,容易留下病根,比如“习惯性崴脚”。


关节损伤会引起进一步的软骨损伤,进而导致疼痛加重、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所以应该避免那些有可能损伤关节的重复动作或者强度太大的动作。


怕动。关节用得太狠,容易导致机械磨损,破坏软骨。想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最关键的是适量运动。注意做好关节保护,避免登山、爬楼梯等易损伤关节的运动,推迟和减缓骨关节炎的发生。尤其是骨关节炎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关节软骨磨损后无法修复,导致关节炎的发生。


建议大家平时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通过慢跑、游泳锻炼,既不损伤关节又能锻炼。总之就是减少对关节的破换,减缓关节炎的发生。


怕冷。关节受凉会引起疼痛,易导致关节僵硬。

供图/视觉中国


本文综合:生命时报、光明日报、家庭医生在线、39健康网、陕西日报、北京晨报、云南网等网络综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值班编辑:曹凡殊

  • 责任编辑:晏霏霏

  • 联系邮箱:health@ifeng.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