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普洱茶五大没落企业,一个个鼎鼎大名!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一个企业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转型,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固步自封,或者竭泽而渔,透支自己的信誉和口碑,是会遭到市场无情淘汰和碾压的,想当年的金戈铁马也抵不上今日的颓废滑坡。


接下来作者盘点一下近些年逐渐没落的普洱茶企业,很多还是大品牌呦!



1、云南中茶    上榜词:透支


中茶,国营时代几乎就是中国茶业的全部,历经半个世纪壮丽的辉煌诗篇,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家底深厚,后台强硬,曾诞生无数的经典产品。但就像某位企业家说的,在充分竞争化的民营行业,国企简直就是找死,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中茶没落的根源。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作死!


05-07年,甚至在07年后,中茶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实行授权贴牌生产,只要每饼茶给与中茶一定的费用,不管是谁都可以生产中茶牌普洱,于是市场上各种造型、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产品铺天盖地,严重透支了中茶牌的诚信和公信力,无数炒家投资客为此血本无归,直到现在都无法解套,这直接导致中茶老大地位的滑落,时至今日,余震和影响尤在。


此后,虽然中茶重振旗鼓,但由于以前劣迹斑斑,饱受质疑,口碑一直不温不火,只能靠延续以前的产品苟延残喘,今天大红印、明天臻品黄印、水蓝印、73青、88青,透支前辈茶人的心血之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之后,中茶普洱外调入一位潜心产品品质的负责人,推出了一系列新品,据业内人士评价,品质性价比都不错。


奈何前期透支过度,恢复市场信心尚需时日。到底是沉沦下去还是重现辉煌?恐怕需要时间来验证了。




2、下关沱茶         上榜词:举止失措,时运不济


正值下关厂庆75周年,首先奉上祝福,接下来该说什么说什么。


下关沱茶在04年改制前,作为国家边销茶的定点企业,享受计划经济的雨露,产品远销藏区、川渝,企业利润丰厚,在世纪初,产量基本就已经稳定在3000-4000吨,反观那那时的勐海茶厂、破千吨都是使尽了吃奶的劲,效益欠佳,工资都发不出来,挣扎在破产的边缘。


改制后,正值普洱茶的第一个高峰,下关也是赚的盆满钵满,可惜07年举止失措,市场已经下行,下关仍然后知后觉,大肆收购毛料,压上了接近9亿的资金,一大部分是靠贷款,然后市场急转直下,瞬间崩塌,价格跳水,产品卖不出去,下关的噩梦开始,差点关门大吉。


之后为了还上贷款,下关不断接单定制茶,将营销渠道拱手让人,只要有钱有门路,谁都可以在下关定制产品,厂货、常规货占比大幅度下降,经销商话语权大涨,下关仰人鼻息,一直到13年底,下关才真正摆脱债务危机,实现盈利。


但是所谓时也命也,倒霉也,正当下关14年大干一场的时候,市场再一次下行,下关刚刚铺开的专营店体系遭遇重创,这导致其不得不再一次转回定制路线,重回恶性循环的道路,被打上“品牌代加工厂”的烙印!


近些年,下关竞争力疲软,想着重回藏区,重返川渝,走回老路,渐趋保守,栖栖遑遑如惊弓之鸟,早已不复往日之荣耀!




3、黎明八角亭            上榜词:没追求


作为云南农垦集团的黎明,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主营红绿茶,2001到2003年开始研制普洱茶,虽说做普洱茶的历史不能和大益、下关比,但是和后进企业比较,还是老资格的。可惜它始终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没技术吗,不是;没好产品吗,不是;没人才吗,也不是。它就是样样都有,但是样样不出彩,归根结底就是没核心竞争力,没有清晰的定位。


历年来营销乏力,受惠于每年3000万的财政补贴,生存也没什么压力,所以就得过且过了。它从来没红过,也从来没有历经生死,市场好有好的活法,不好那就勒紧裤腰带,熬一熬就过去了。


为什么说它没落:没追求!



4、昌泰集团    上榜词:急功近利


99易昌号是昌泰的代名词,作为在21世纪初为数不多的私人茶庄,昌泰碾压过大益、下关,在07年前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堪称行业龙头,可惜在火热的行情下冲昏了头脑,下关是压毛料,它则是疯狂的生产,冲销量!


同样老套的故事,市场不行了,没人接货了,炒作崩塌了,游资撤走了,大家被套了,昌泰压了天量的产品库存,从此一蹶不振,哦,不是,是此后,一直到现在,昌泰都没有翻过身来,后辈茶人连昌泰是什么都不清楚了,以为是卖酒的。


昌泰衰落于没踏准市场节奏、发力过猛,昙花一现之后,恐怕翻身无望了!




5、普洱茶集团   上榜词:边缘化


处在边缘的产区,边缘的位置,想红很难。除了名字很牛掰,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普洱茶集团想当年也是中茶旗下四大茶厂,虽然排名最后,小弟一枚,也是出身名门不是。坐拥六大茶叶基地,可惜都处在普洱市,虽说普洱市叫普洱,但是就原料来讲,完全比不上版纳、临沧的正宗,做茶的不太喜欢,都喜欢往版纳、临沧跑。


历来普洱市就没产生什么知名的普洱茶企业,自己一个孤零零的再加一批小微企业处在一个被忽视的产区,即无集聚效应,也无品牌和原料优势,营业额满打满算撑死过亿,实在落寞的很。虽说近些年发力易武,也开始打小产区,走古纯,不过发力似乎猴年马月的事情了,更何况同样性质的企业很多,想崛起很难!


作者:小小发酵师,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本文内容不代表“中国茶友会”茶业新媒体平台观点,仅供茶友交流,欢迎投稿留言评论。编辑:茶小七(微信:21540848) 

中国茶友会100000+ 热文及精选推荐

有一种喜欢,叫我想约你喝茶!

原创|我的女友是茶艺师:“痛”并快乐着!

对不起,我的茶人朋友都很贵!

愿你有勇敢的朋友, 有牛逼的对手,喝茶也喝酒!

原创|老板,有没有20元一公斤的古树茶?我想要1吨

懂不懂茶不重要,每天喝茶才重要

铁观音是否正在被市场抛弃?

实体店买茶,是货真价实,更是社交、体验

戴玉婵:健康饮茶不得不知的常识

茶,是通往心灵的饮料

无法将就的,除了爱情还有茶

你除了卖茶,还能干什么?

喝一杯舒服的茶,找一个聊得愉快的人

中国茶友会
茶事活动  品牌推广  茶艺培训 

商务合作:江小夏 微信:7545995

微信号:masteroftea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