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茶叶交流组

如何挑选自己的第一把紫砂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购买目的




紫砂壶不仅是上好的泡茶器,同时还具有把玩、收藏等功能,不同的购买目的,购买标准也会有所差异。作为从未购买过紫砂壶的朋友,建议一开始以实用功能作为主要选购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了解,逐步提升紫砂段位。



器形是第一步




面对林林总总的紫砂壶,一眼望去,外形款式最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选定了目标,首先判断是否是传统壶型,传统壶型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经过时间筛选,有一套成熟的形制标准。传统壶型的认识需要长期学习积累,小编仅列出几款供大家欣赏,后续会以专题形式进行介绍。


汉瓦

葫芦

石瓢

景舟井栏

若是创新壶型,器型整体依旧要讲究其点、线、面的美感,讲究气度,讲究壶嘴、壶把、壶钮的合理功能搭配。

秋硕

无论是传统还是创新,壶型表现基本有两类:光器、塑器

光器

器型简洁,通过有利的线条表现壶体的内在张力。造型或丰满、或清秀、或粗犷、或古拙,在不规则中求稳重,稳重而有灵气,追求返璞归真的意境。常见的经典壶型西施、掇球、仿古,简而不易,对器型的准确表现,最能考察制作者的造型能力。


西施

掇球

仿古

塑器

模拟自然界中的自然形态,把生活中的素材加以提炼装饰。一把好的花货要求造型美、做工好,使用功能也不受影响。传统花货供春壶、鱼化龙造型最为传神。供春壶标志着紫砂壶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供春

鱼化龙




实用性是挑选的第二步




首先考虑使用人数

平时一起饮茶的人数直接影响茶壶的容量选择,如果三两好友,选用300cc左右的茶壶即可,符合品饮节奏,不会出现出茶过多变凉,或过少不够分茶的情况,如果四五人一起品茶,建议考虑350cc的茶壶,足够使用。

其次考虑常饮茶品

例如沏泡绿茶,可选择形状略扁些,壶口大一点的壶,绿茶不宜长时间闷泡;沏泡红茶,可选择壶身偏高些的壶,可以高温闷泡;沏泡半发酵的乌龙茶时,则以小品壶为好,聚香品茗。

然后关注拿握舒适度、出水是否顺畅

紫砂壶在制作设计时,除了美观因素,制作者对实用功能也是需要全面考虑的,例如壶钮大小是否方便拿捏,壶把安装位置是否利于拿壶,不会滑脱,手指是否可以自然持壶,空间不会过小过窄。壶嘴安装位置是否合理,如过低,限制盛水量,如过高,出水需要倾倒角度过大。壶嘴、出水孔处理要清爽。 





看做工是第三步



一个好的造型和设计,如果没有良好的工艺来完成制作,是无法体现紫砂器完整的精、气、神。初期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进行挑选,看部件衔接处是否顺畅自然,看壶体表面是否处理整洁,光润,没有划痕、花色现象。看壶盖与壶口的尺寸关系,不要过大来回晃荡,也不要过紧,不便扭转。看底章,要清晰,周正。

细节处理

不过有些细节也不要过于吹毛求疵,比如有些消费者片面地追求精密,为了适应这种市场需求,很多制壶人使用金刚砂打磨整口,进行二次烧制,做到壶盖的紧密性。然而,这种“精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作为手工艺品所应该具备的灵性和意趣,并且失去了应该有的透气性功效。因此,我们应更科学、全面地看待工的粗细。




泥料是第四步



泥料通过几种方式进行判断,眼看、手触、鼻闻

眼看

常规泥料,紫泥、段泥、红泥,颜色不会太过鲜亮,紫砂材质,温润质朴。再看是否有杂质(窑渣、花泥、气泡、石膏颗粒等)。

色泽过艳

手触

宜兴优质的本地泥料,看起来很粗的壶,可摸上去却很光润。表面太过光滑的壶,需要注意,一种可能,低价壶为了掩饰其质劣,采用抛光、打蜡、擦油等方式,辨认方式用开水往壶身上一浇,水珠迅速滑落、荡然无存,则一般是“问题壶”。还有一种可能是注浆壶,注浆壶浆料目数极高,失去了传统紫砂的颗粒感,不利于后期的泡养。


鼻闻   

壶内开水倒掉,闻一闻有无刺鼻的异味,或者是明显的土腥味。如果有,那肯定是“问题壶”,至少是用料不好。造成这种情况一般有以下原因:用料不好;有化学添加物;窑火不足。窑火不足可能会有土腥味,壶本身没有有害物质,但是,由于烧纸温度不够,后期实用可能会出现吐黑现象。

关于泥料还有很多细化内容,例如泥料类别、目数、处理工艺、在后面的文章会逐步介绍 



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茶友购壶挑选




规整度

一般壶型,壶嘴、壶钮、壶把俯视看基本在一条线,壶嘴高度一般与壶口一致,除特殊造型,会根据形式美感或是特殊设计功能进行配件位置调整。



感觉重量

过重,可能是搪坯壶,直接用比较软的泥片放在模具里,分量很重。也可能是注浆壶,注浆处理较粗糙,分量重。过轻,故意追求薄坯效果,注浆成型,分量轻。常规紫砂壶,坯体厚度基本在3mm左右,分量正常,有压手感。


紫砂壶不仅实用美观,所蕴含深厚的人文内涵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品味紫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紫砂,慢慢走进这个丰富的艺术世界。






转载来源/益工坊

编辑整理/北京景德镇陶瓷

严正声明/此图文版权归原作者,转载须注明出处

僅限交流学习,若有不妥之处,请务必联系我们,谢谢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